一百歲的企業,二十歲的心臟,正在成為企業財務戰略的愿景。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其作用是推動血液流動,向器官、組織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應氧和各種營養物質,并帶走代謝的終產物,使細胞維持正常的代謝和功能。
財務是企業的心臟,資金是企業的血液,財務健康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縱觀國際型企業的興衰,“百年老店”無不得益于健全的財務體系,由于資金鏈斷裂而“猝死”的企業也比比皆是。當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走進國際市場并參與國際競爭時,根據企業發展戰略的調整及時改善融資能力、優化財務預算、管理財務風險便成為十分迫切的任務。
改善融資能力對我國企業現狀而言有四個要點值得關注,即思路清晰、信息透明、業績優良、持續增長。
財務戰略應當服從企業的愿景和經營戰略,企業應當根據經營戰略選擇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企業不僅需要了解國內資本市場,還要了解國際資本市場,理性選擇內部積累和外部融資、境內融資和境外融資以及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不僅需要了解各種金融產品的特征,還需熟悉了解各個金融子市場的游戲規則。
融資成本往往不是選擇融資方式的決定性指標,而是需要考慮企業的目標市場和國際形象。有些資本市場門檻較低,可以解決企業的初期需求或燃眉之急,但可能相伴隨的是為企業成長提供的空間有限,而門檻較高的市場可能更有利于企業加速國際化的步伐。
會計準則和審計師的選擇往往是容易被企業家忽視的重大問題。企業選擇高質量的會計準則會提高企業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制定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已經得到證券監管機構國際組織和巴塞爾委員會等國際機構的支持,歐盟境內的資本市場已經開始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美國的會計標準也正在諾沃克協議的框架下逐步向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我國也正逐步擴大已經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新會計準則體系,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正日益成為國際資本市場的通行證。
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憑借其對國際會計和審計標準以及對國際金融市場的熟悉也成為推動企業國際化的重要力量。雖然在激烈競爭的國際市場中,業績成為最不可控的因素,但是企業應該在會計準則的框架內選擇更適合企業展示其戰略目標實現程度的會計政策,有效地管理企業的盈余。
財務預算是全面預算體系的最后環節,是對財務預測和決策目標的定量化、具體化和系統化,因而是企業戰略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實務中,大量企業存在著預算編制不準確或預算執行流于形式等問題,因此優化企業財務預算一定要一手抓編制,一手抓執行。
大型企業可能需要組織一支龐大而分工明確的預算隊伍,以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讓各部門首腦參與,編制年度財務預算。在預算編制時,要盡可能周密地考慮影響企業財務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方面的因素,分析客戶、供應商、現存和潛在的競爭對手以及替代品對公司的影響,找出公司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
在執行環節中,編制、調控、考評環節是滲透其中的,時刻需要對編制進行修改以適應市場的需要,時刻需要有關部門的監控,時刻需要對執行過程和結果進行考評。預算的有效實施,必須充分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強化其責任意識。所以,在全面預算的執行過程中,不僅要充分調動企業的各種財力、物力資源,更要充分調動人力資源。在執行過程中尊重員工,充分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在員工中營造“這是我們的預算”而不是“這是你強加給我的預算”的氛圍。
管理財務風險必須塑造從治理層、管理層到全體員工都重視財務管理的內部環境,持續評估影響財務預算目標實現的風險,針對既定的風險應對措施設計和實施控制活動。監督是保證財務目標實現的重要措施,財務監督不僅應該強調針對突出或異常問題的專門監督,更應強調持續監督。內部審計在財務監督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將內部審計掌控于審計委員會是現代公司優化治理結構的有效方法。在財務風險管理中,內部和外部的相關信息在企業內部橫向和縱向的有效溝通起著重要作用,企業有必要引進適合自身情況的數據處理和資源計劃系統提高信息處理和溝通的效率。(第一財經日報 宋德亮 20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