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那些源源不斷闖入的新投資者,現在的股市會是他們的“泰坦尼克號”嗎?中國經濟會受累于這樣的股市嗎?
這些,也正為中國的最高決策當局所關注。
本報獲知,4月26日,國務院有關領導召集國內6位比較活躍的經濟學家,專門討論中國股市的問題。據了解,國務院一位副秘書長參加了此次會議,而學者除哈繼銘、巴曙松外,其他4位也都來自國內主要的證券機構和政府研究機構。
整個會議主要圍繞當前股市估值是否合理、是否已有泡沫、是否需要開征資本利得稅等展開。參會人士透露的信息,爭論頗為激烈,而且分為意見相左的兩個陣營。
過去幾年中,國務院領導曾多次召集各個領域的經濟學家研判經濟走勢,專門就資產價格問計學者,還是第一次。
此時股市市值已超過全年GDP的70%。
泡沫爭論之一:估值水平合理
4:2。
中國當前股市是否存在嚴重泡沫?這是會議的核心問題之一。參會學者中,有4位認為當前的估值是可以接受的,2位則認為中國股市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泡沫。
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A股的市盈率(P/E)只有31倍,對高速成長的市場而言,仍處于相對安全的狀態。如此的估值水平是因為上市公司業績有了很大提升。
這也正是股市估值水平“可接受”論者的主要論據。
2006年,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45.81%。今年第一季度的數據顯示,上市公司整體的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70%。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認為,從財務角度看,目前股市的基礎比較穩定,因為企業盈利在高速增長,人民幣穩固升值,每年升值維持在5%-7%左右的速度,也導致A股價值可以重估。
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如果企業盈利快速增長,當前的估值就有合理性。因為隨著上市公司利潤的迅速增長,中國股市整體的市盈率在迅速下調。而市盈率是衡量股票,或者市場估值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面對同樣的業績增長,泡沫論者看法迥異。這部分學者認為,這些利潤中不少是來源于上市公司交叉持股所產生的巨額投資收益,其增長是基于股價的上漲,不是企業內生的盈利能力,且很難持續。
以中信證券為例,中國人壽、雅戈爾、兩面針等上市公司都大量持有其股份。這些公司所持有的股份占中信證券總股本的約20%。統計顯示,僅中信證券的股價上漲給這些公司帶來的利潤就超過270億元。而2006全年,所有上市公司的總利潤為3604.51億元。
目前,上市公司披露的投資收益占整個凈利潤的比重,已經從2005年的不到3%上升到超過7%。中信證券策略分析師程偉慶說,他們已經在研究交叉持股對上市公司利潤的影響。他認為,股市已處于“合理估值范圍的上緣”。
渣打銀行高級經濟學家王志浩說,如果沒有政策出臺,上海綜合指數在1個月內沖擊5000點都是可能的。那么,當時的估值水平將遠遠超出合理的邊界。
泡沫爭論之二:流動性過剩
流動性過剩和高昂的市場情緒同時存在,更會助推股票的高估狀態。5月7日,瑞銀集團在其分析報告中稱,股票市場的自我糾正機制不可能完全改變高估狀態。
在經濟學家王小廣看來,現在是經濟過熱,股市也過熱。他一直主張加息才能使資本市場降溫。事實上,“五一”后,股市大漲,有很大的原因是之前預期會加息而未加所致。
對于流動性過剩矛盾,貨幣政策當局仍未有有效手段解決這個問題。4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此的措辭是“抓緊緩解”。
接近決策層的人士說,僅靠央行的流動性對沖政策,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只能是為結構性調整爭取時間。
流動性過剩的根本原因在于結構性的貿易順差。5月10日,央行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提出,當前在進一步加強流動性管理的同時,應繼續強化貨幣政策與財稅、貿易等政策的協調配合,采取以擴大內需的一攬子結構性政策為主、匯率政策為輔的戰略,促進國際收支趨于平衡。
這個報告稱,結構性政策雖難以在短期內見到成效,但必須盡早著手。接近決策層的人士說,證券監管當局的判斷是,這難免導致股票市場的持續高估,股票市場也因此可能會出現劇烈調整,但這不會改變市場長期向好的趨勢。
泡沫爭論之三:羊群效應
當前的市場情緒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鐘偉說,A股投資者的隊伍已完全改觀,近一兩年入市的新股民成了生力軍,他們沒有痛苦經歷與記憶,投資更加激進。
而這一投資者的隊伍正在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擴張。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統計顯示,長假后的第一個交易日,新增A股開戶數達到破紀錄的36.8萬戶。此前,最高紀錄是4月24日的31.1萬戶。
參與討論的學者擔憂,在這些投資者中,很多人缺乏基本的投資知識。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瘋狂。
深圳證券交易所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持有深圳A股的個人投資者大約為1121萬戶,約有340萬股民在今年以來清空了深圳A股賬戶,或是新開戶后期末沒有交易股票。
對股市泡沫的爭論,北京科技大學經管學院教授趙曉認為,明顯泡沫與無泡沫論,這兩種力量同時并存。問題是要把握合適的時機用經濟手段去做調控,而現在就是一個好的調控時機―――泡沫尚在萌動階段,如果等泡沫大了,再去調控就失去了意義。
而財政部的一位官員說,現在股市怎樣走、泡沫到底有多大,還很難下定義,但他比較擔憂,因為資產價格與價值是脫節的。
趙曉說,他不主張過分渲染資本市場的“泡沫”,更不建議為了抑制泡沫就不顧一切去打壓。
什么樣的箭在弦上
五一長假之后,僅僅兩天,上證綜合指數上漲超過了5%,站在了4000點上方。
瑞銀集團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安德森認為,這增加了政策出臺的風險。而渣打銀行高級經濟學家王志浩也判斷,隨著上海綜合指數從4000點向5000點邁進,出臺某種政策的可能性顯著增加。
“跟我聊的很多客戶都很關注央行什么時候加息、還有更進一步的流動性緊縮政策嗎?”不過安德森說,我們相信,這些問題是一個誤導。在安德森看來,低利率和央行的緊縮政策不是市場的根本驅動力。“我們應該盯住中國證監會”。
在5月10日的報告中,安德森指出了三種可能的前景:第一,在新基金流入股票市場方面出臺新的管控措施;第二,采取措施,限制券商過度舉債經營;第三,在股票投資工具上征收資本所得和短期交易稅。
實際上,本報獲悉,被一些主張調控股市的人認為是很好手段的資本利得稅,在4月26日的會議上也引起了激烈的爭議。
資本利得稅是一個好的手段嗎?據王志浩的了解,中國的機構投資者廣泛地反對這個稅種,他們認為這將是對市場造成“致命打擊”的政策。王志浩說,即便在美國,資本利得稅也是一個爭議極大的稅種。在英國,這個稅種的稅率高達20%。
經濟學人集團中國首席代表許思濤認為,開征資本利得稅并不可取。他說,根本還是要解決資本項下開放步伐加快、加大的問題;可以有一些緩沖―――比如香港人民幣債券可以動手做起來、QDII更為開放,上調準備金率幅度大一些、加息等。
但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認為,資本利得稅必須開征。中國正在越來越富裕,像來自不動產、物業、投資、證券、理財的收入等,諸如由財富產生出來的利潤就應該開征。
在調控股市過熱中,央行會扮演何種角色?這是最為人關注的。央行行長周小川在瑞士巴塞爾參加國際清算銀行(BIS)10國央行行長會議期間承認,中國的股市泡沫令人擔憂,央行正密切監控資產價格。
經濟學人集團中國首席代表許思濤說,股市過熱,世界上并沒有絕對標準,像美聯儲是否應該把股票價格考慮在貨幣政策中,這種爭論已有幾十年,但至今學術上仍沒有定論;畢竟央行不是全能的。
上述財政部官員說,股市很明顯存在嚴重泡沫,但他認為,政府應該不會出面去行政調控市場,只能是采取經濟手段,而非直接干預市場。
盡管很同意政府應該在市場中保持裁判角色,但渣打銀行高級經濟學家王志浩并不反對政府介入市場調控泡沫。他說,中國的利率和匯率并不是由市場決定,而資本市場還沒有充分發展;在中國的資產價格和更廣泛的宏觀經濟之間,還存在著許多扭曲。
經濟學家們建議,如果要調控,僅靠央行是不夠的。實際上,央行大手筆回收流動性,以及最近的加息,并未遏止中國股市繼續上漲的步伐。
王志浩說,他們預計央行可能有2次或者更多的加息行動,每次會上調27個基點。但即使如此,也不可能根本改變市場。
現在,決策層似已張弓搭箭,但是,什么樣的箭在弦上,最后發出的又會是怎樣一支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