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從2004年第一次發布中國大學競爭力排行榜以來,已經連續發布了三次。在三年大學評價研究的基礎上,今年3月開始,中心繼續集中優秀科研力量對我國大學教育的狀況和水平進行了又一次較為全面、深入的研究,研發出了2007中國大學(未含港澳臺,下同)競爭力排行榜,具體包括中國大學教育地區競爭力排行榜、中國重點大學競爭力排行榜、中國一般大學競爭力排行榜、中國民辦普通高校競爭力排行榜、中國大學科技創新力排行榜、中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創新力排行榜。
研究結果和評價報告顯示:
1、2007年中國大學教育地區競爭力前20強分別為:北京、江蘇、上海、山東、遼寧、廣東、湖北、陜西、浙江、四川、黑龍江、天津、河北、湖南、福建、河南、安徽、吉林、江西、重慶;
2、2007年中國重點大學競爭力前20強分別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廈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3、2007年中國一般大學競爭力前20強分別為:東北財經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山西大學、首都醫科大學、揚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中國醫科大學、浙江工業大學、黑龍江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昆明理工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河南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汕頭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河北大學、山東農業大學;
4、2007年中國民辦普通高校競爭力排行榜前10強分別為:仰恩大學、北京城市學院、黃河科技學院、南昌理工學院、西安外事學院、上海杉達學院、江西藍天學院、湖南涉外經濟學院、西安翻譯學院、西京學院;
5、2007年中國大學科技創新競爭力排行榜前20強分別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武漢大學、天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山東大學、中南大學、東南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
6、2007年中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創新競爭力排行榜前20強分別為: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廈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
在07年度的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員還充分利用2004-2007年度中國大學競爭力排行榜相關數據和結果,對以上6個排行榜2007年的評價結果和前三年的評價結果進行了詳細的比較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結論和啟示:
(1)中國大學競爭力地區發展不平衡。有些地區大學云集,有些地區大學分散,教育資源分布失衡。在我國形成了北京、江蘇、上海、山東、遼寧、廣東、湖北、陜西、浙江9大高等教育中心,而一些中西部省份則無論是大學數量還是質量方面都要落后很多。科教是興國之根本,和諧發展的高等教育將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均衡發展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2)重點大學表現突出,層次區分明顯。比如,重點大學的全國前10名中,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以較大優勢穩穩占據前兩位,最近幾年地位一直沒有改變過,是我國高校中最優秀的第一層次的著名大學;第二層次的高水平知名大學包括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他們都是排名靠前的各類型高校的有代表性的重點大學。
(3)一般大學的水平相差不大,競爭非常激烈。在近幾年的大學排名中,很多一般大學的得分比較接近,排名波動也比較大。只要通過努力,他們的位次可以得到提升。東北財經大學是這個方面的典范,近四年的名次不斷提升,今年已經躍居首位,是其他兄弟院校的榜樣。
(4)民辦普通高校強校的區域分布與其他層次高校的分布有差異。重點大學和一般大學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江蘇等地,而民辦高校卻分布比較均勻,而且陜西和江西等經濟欠發達的省份均擁有數量和質量較好的民辦高等教育,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當地普通高等學校的短缺,對促進地方科教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5)大學科技創新力和人文社會科學創新力方面老牌名校占據優勢地位。在科技創新力前10強中,西安交通大學雖然總排名不是很靠前,但是其科技創新力仍然保持強勁勢頭,令人矚目。在人文社會科學創新力前10強中,中國人民大學這所素來以人文社科著稱的名校,牢牢占據第2的位置,成績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據介紹,參與此次評價大學的共有900所,其中重點大學119所,一般大學564所,民辦普通高校217所,這里的重點大學包括教育部原定的重點大學、教育部直屬大學和“211工程”建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