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財政部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促進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政策措施,力求通過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制度創新,研究解決各種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一方面,財政企業工作政策思路進一步完善。研究建立了公共財政體制下財政企業工作的基本框架,推動了財政政策支持體系、企業財務法規制度體系、企業財務信息管理體系、財政資金監管體系建設,明確了“十一五”時期財政企業工作的政策思路和指導原則。另一方面,通過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安排中小企業資金和外貿發展基金等一系列具體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動了我國企業的改革和發展事業!笆濉币詠恚覈髽I的競爭力不斷增強,經濟效益有了顯著提高。財政企業工作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敢于探索的精神,繼續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不斷推動財政企業工作進步。
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良政策環境
(一)要有創新精神。首先,政策目標要創新。計劃經濟時期管理企業,往往是為了把企業管住,政府管理部門要審批企業的許多經營管理事項。我們現在管理企業,目的是要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提高企業自我發展和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進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靈活運用財政、稅收、財務以及資金政策,在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中,盡可能地減少有失公允的特殊優惠政策,努力促進建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同時更加注重從機制、體制和制度上推進企業的改革,使企業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要由傳統的資金投入方式,向體制、機制、制度安排方式轉變,使政策更加科學,更有效率。其次,方式方法要創新。更加注重用經濟、法律的手段來調控企業,用政策、制度規范企業的財務行為,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為企業自我發展、自我創新創造更加開放、寬松的政策環境,增強企業的主體意識和內在發展動力。第三,服務對象要創新。只重視對國有企業的政策扶持,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和公共財政的理念,也不符合WTO規則的要求。要注重拓展財政政策的惠及范圍,使財政企業政策更具有公共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更有利于各類企業和各種所有制經濟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對各類所有制企業的一視同仁。
(二)要有全局觀念。首先,要把財政企業管理工作放在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的大局中來考慮。財政企業管理工作的服務對象――企業,是市場經濟最活躍的主體,也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對象。因此,財政企業管理工作要立足于為國家宏觀調控服務,進一步加強經濟形勢分析,提高研究分析水平,充分發揮財政企業政策的宏觀調控作用。當前,要進一步加強對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環境保護、節能減排、自主創新等方面的研究,盡快制定和完善有關財稅政策。其次,在推進財政企業管理工作過程中,要從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注意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當前,國有企業改革正處于攻堅階段,一些多年來積累下來的體制性、機制性問題正在逐步得以解決,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對于促進社會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制定實施財政企業改革發展政策過程中,要高度關心困難企業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堅持以人為本,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努力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ㄈ┮蟹⻊找庾R。首先,要主動研究解決問題。在推動企業改革發展過程中,許多困難和問題沒有既有的經驗可以借鑒,尤其需要我們增強服務意識,主動去研究問題,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在有利于促進企業公平競爭和持續發展的環節,只要是符合公共財政要求的,我們要有主動埋單的意識。其次,要建立公開透明的制度和政策體系。通過規范管理制度,公開管理程序,主動接受人大、審計的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第三,要加強對財政資金的監督管理。認真管好用好每一分錢,切實提高財政企業工作的服務水平。加強對財政資金的跟蹤問效,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對企業的支持作用。
積極推動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建設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將“建立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作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的重要舉措之一。今年5月,國務院第178次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由財政部會同國資委代擬的《國務院關于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意見》。
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中央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從2008年開始實施。2007年先進行試點,對中央監管企業2006年實現的國有資本收益進行收取。地方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時間、范圍和步驟由各。▍^、市)及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決定。
根據國務院審議通過的《關于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意見》,財政部門是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主管部門,負責制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各項管理制度;收取企業國有資本收益;審核、匯總編制國有資本經營預、決算草案。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等部門和單位,作為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單位,主要負責研究制訂本單位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的政策措施,參與制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有關管理制度;提出本單位年度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建議草案;負責組織所監管企業國有資本收益的上交。
目前,我部正在研究制定具體的管理實施辦法。根據擬出臺辦法的規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收入,主要包括國有企業按規定上交國家的利潤,國有產權、股權轉讓收入和國有企業清算收入等幾大來源;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支出,分為資本性支出和費用性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實施產業發展規劃、國有經濟結構和布局調整、企業技術進步,補償國有企業改革成本等幾個方面。關于企業上交稅后利潤的比例,從既有利于繼續支持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又有利于國家的宏觀調控,規范企業收入分配秩序出發,綜合考慮企業自身的改革發展需要,將按“適度、從低”原則確定。
認真做好《企業財務通則》的貫徹落實工作
。ㄒ唬┮M織好對《企業財務通則》的學習和培訓!镀髽I財務通則》在功能、觀念、體制、體系、機制、內容上都有重大的創新,基本實現了傳統企業財務制度的轉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了新型的企業財務制度體系。企業要及時做好本單位有關人員的學習培訓工作,確保廣大財務人員盡早熟悉掌握《企業財務通則》的內容。
。ǘ┮M織做好《企業財務通則》在企業的實施工作!镀髽I財務通則》在構建內部財務管理體制、理順內部收入分配關系、規范財務行為等各個方面,提出了比較科學合理的制度規范,對企業加強內部財務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企業要實現新舊財務制度體系的平穩轉換,要根據《企業財務通則》的規定,及時修訂、完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落實投資者、經營者的職權和責任,推進財務管理的信息化、科學化。
(三)要加強對企業財務工作的管理,對《企業財務通則》執行情況進行檢查。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很豐富,也很復雜。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嚴格約束財務收支,加強財務預警,加強財務監督,對保障企業持續發展十分重要。因此,要切實加強對本企業財務工作的管理,實施必要的檢查,確保企業按照《企業財務通則》的要求,建立實施比較科學的、規范的管理制度。
(財務顧問網 2007.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