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在金融產品的價格形成和變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條有利信息,可能會迅速地帶動股價的大幅度上揚;反之,一條不利信息可能帶動股價大幅度下跌。資本市場的運行過程,伴隨著信息的發布、傳遞、收集、處理、運用和反饋的過程。信息是證券市場有效運行的基礎。若金融產品的市價越能快速地、全面地和無偏地反映各種相關信息,則其價格越趨向于真正的價值,資本市場顯然就越有效。而會計信息披露是證券市場的主要信息來源。全面、可靠、準確和及時的會計信息披露不僅直接關系到投資者的利益,而且關系到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關系到整個資本市場的健康、有序運行。因此,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及傳遞效率對資本市場的有效與否十分關鍵和重要。
資本市場有效性被經濟學家區分為三類:弱式、中強式和強式有效性。弱式有效性指市價能充分反映過去的價格和交易量信息,但是投資者不能期望從對過去的價格和交易量信息的分析中獲利。次強式有效性指金融產品的市價能正確地反映所有與被投資公司有關的公開信息,但是只有那些擁有內幕信息的人才能獲取超常利益。強式有效性則指市價能反映所有公開和非公開的信息,即使擁有特權信息的投資者也不能經常用它來保證獲得超常利益。在強有效性的假說下,價格反映了所有公開和未公開信息,該價格是一個均衡價格,代表了金融產品的真正價值。
披露會計信息是資本市場籌資的必要條件
資本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及其引發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是資本市場進行會計信息披露的根本動因。為了保護處于信息劣勢的投資者的利益,許多國家實行強制信息披露制度,從而使得公開報告和披露會計信息成為在資本市場籌資的必要條件。會計信息是以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評價金融產品的質量和價值自然離不開這種信息;而由上市公司會計人員提供的信息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經過注冊會計師審計后,提高了可靠性,因而會計信息在資本市場中具有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會計信息對證券價格產生較大影響,在于會計信息有助于投資者對被投資實體的未來現金流量的時間、金額和不確定性做出合理預測。未來現金流量的情況直接關系到投資者的利益能否實現,因而對未來現金流量的預測的變化必然會導致證券價格的變化,也就是說,通過證券的價格反映出來。會計信息對價格產生影響的程度,即會計信息對資本市場有效性的貢獻程度與會計信息數量和質量有顯著的相關性,具體表現在如下兩點:
會計信息數量越多、越充分,資本市場越有效
不充分的會計信息不能滿足投資者對于財務信息的需求,他們就會轉向其他途徑尋求信息,這無疑加大了交易成本并使會計信息的作用降低。充分的會計信息能夠使投資者正確估計所發行的證券等金融產品的價格。此外,信息的充分披露還有助于減少內幕信息和內幕交易。當存在內幕信息時,價格不能反映未予公開的信息,因而會削弱資本市場的有效性。
會計信息質量越高,資本市場越有效
會計信息質量可表現為其可靠性、相關性和可理解性。可靠性取決于會計信息是否具有反映的真實性、可復核性和中立性。虛假的、錯誤的和有所偏袒的財務信息也能反映在市價中,但信息虛假必然導致金融產品的定價偏離其真正價值,如果虛假財務信息不能被“看穿”,則會出現“功能鎖定”現象,資本市場不可能是強有效的。處于信息優勢的參與者必然會利用其所掌握的真實信息謀取私利,從而會使大部分處于信息劣勢的參與者損失慘重。而虛假信息一旦暴露,便會引起投資者對會計信息的信任危機,進而降低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和其在資本市場的地位,會計信息對資本市場有效性的貢獻自然會降低。會計信息相關性要求會計信息應具有預測價值和反饋價值,并能及時提供。信息提供得越及時,則越能較快地影響大多數投資者的預測和決策,進而迅速地對證券等金融產品的價格產生影響。信息滯后,則會導致內幕信息的產生,損害市場的有效性。此外,會計信息需要被大多數投資者或投資代理人所理解,這是很重要的。如果會計信息晦澀難懂,或過分注重細節而使得會計報告冗長繁瑣,則不利于為 “足夠多”的人所理解和吸收。當然,有效資本市場并不排斥對會計信息 “無知”的投資者的存在,但如果大多數投資者均被會計信息質量所惑,成為“無知”者,那么,會計信息的作用便很難發揮。
基于會計信息質量的我國資本市場有效性現狀分析
基于會計信息質量對我國資本市場有效性問題的研究,國內不同學者由于采取的方法各異,研究結論也存在著較大區別,但我國研究的重點基本上集中在對我國資本市場的弱型有效性和中強型有效性,而對強型有效性研究的比較少,這里只對前兩者的研究做一個簡要綜述。
我國資本市場弱型有效性假設檢驗
對弱型效率的檢驗,我國學者主要借助一系列可獲得的會計信息,采用“隨機游走檢驗”。比如,施農屋(1993)運用序列相關性檢驗模型對深圳證券市場進行實證分析,測試每種股票前后期之間,以及每種股票價格與深圳證券價格指數之間是否存在統計上的顯著相關性,其結論是深圳市場未能通過弱型有效檢驗。俞喬(1994)采用誤差項的序列相關檢驗等三種方法分析滬深兩市綜合指數變動趨勢表明兩市均不具有弱型效率。其他學者十幾年來通過多種分析論證,深入討論了中國證券市場的弱態有效性問題,得出中國證券股票市場還沒有達到弱態有效性的結論。
(經濟導刊 陳臻 2007-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