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認為會計對證券市場發展起基礎性作用――應反省對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盲目崇拜
“現在,我國的大型銀行、大型企業大都請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并視其為某種身份的象征,這不是一種正常的現象。”銀監會副主席郭利根在國家會計學院董事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表示,應該反省對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盲目崇拜。
與會期間,財政部副部長王軍提出,目前,財政部正在采取進一步的措施,加快推進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做大做強、走出去”。在這個階段,已經有一些大企業放棄或準備放棄沒有必要的雙重審計,而只用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但這個過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逐步推進。
“盲目崇拜應該結束了”
“與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相比,雖然‘四大’在執業經驗、公信力等方面稍高一些,但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給我們的傳統認識帶來了挑戰。”郭利根指出,次貸危機形成并最終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投資銀行、評級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對銀行質量低下的貸款,不斷包裝、不斷分割,最終使投資者無法理解這些日益復雜起來的資產的真實情況,致使投資者對金融市場和產品的風險度無法明確評價。“盲目崇拜應該結束了”。
事實證明,在第三方業務的運作過程中,存在著利益沖突和道德風險。“四大”在國內的審計業務中也不斷出現類似問題,比如對德隆審計的失敗。
郭利根強調,在當前的形勢下,我們迫切需要打造自己的具有國際聲譽和影響的會計師事務所,“銀行業是高風險行業,對從事審計業務的機構和人員應該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銀監會和財政部應更緊密地合作,以促進這個行業盡快做大做強。現在應該是雙方更緊密合作的最好時機。
會計對證券市場發展起基礎性作用
我國會計鑒證業發展的一個“坐標”是做大做強。這不僅關系到整個行業,而且還關系到經濟金融的發展。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認為,會計對促進證券市場發展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上海要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人才是關鍵,目前,上海金融業的高級會計管理人才缺口最大。
此前,屠光紹多次強調,在推動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中人才戰略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要進一步聚集金融人才,積極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吸引集聚全球金融人才,加強以能力建設為核心的開放的金融人才機制,建立市場化管理制度,不斷提升金融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的發展空間,為各類金融人才營造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
我國會計鑒證事業發展的另一個“坐標”是走出去。
目前,我國在外勞務人員已經超過70萬人,但其中大部分從事工程承包等產業。商務部副部長傅自應強調,人才走出去也應該擺脫低成本競爭,所以需培養能走向世界的高端人才,“中國的中介服務機構、注冊會計師等高端人才也應該走出去”。
國務院九部委已聯合發布《關于支持會計師事務所擴大服務出口的若干意見》,提出了當前擴大會計服務出口的一整套政策措施,涉及境外業務拓展、財政、稅收、外匯、信貸、保險、出入境、市場進入、執業環境改善等各個方面。
會計鑒證服務或向事業單位擴展
目前,對企業的會計鑒證事業已基本與國際接軌,下一步,會計鑒證服務或向事業單位擴展。
教育部部長助理楊周復介紹,目前,國家每年投入的教育經費已經達到1.1萬億,一些高等院校每年的教育經費也相當可觀,比如清華大學,每年的教育經費即達30多億(尚未包括校辦企業的收入)。“強化對高校財會人員及財務主管人員的專業培養,將有利于進一步強化教育經費的核算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如果高校中能設置總會計師,而且是外派進去的,將十分有利于教育經費的核算管理。”他透露,目前,教育部正在對此進行具體的研究。
楊周復指出,應展開對國務院所屬部委相關干部(包括部級干部、司局級干部)的培訓,并抓緊研究相應的辦法,同時,對高等院校財會人員和財會主管人員的相關培養也應盡快提上日程。
(中國證券報 2008-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