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ㄒ唬
30年激蕩,30年輝煌!
改革開放以來,注冊會計師事業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以解放思想為出發點,以自主創新為著力點,以服務大局為落腳點。解放思想、自主創新、服務大局就是敢于沖破不合時宜的觀念束縛,尊重注冊會計師的智力勞動和專業價值,創新不適應行業發展規律的體制機制,構建具有時代特征、專業特質的注冊會計師理論與實務體系,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與時代發展并進。
30年變遷,30年升華!
當代中國注冊會計師的發展史,既展現了恢復重建的篳路藍縷,又呈現了走向中興的雄姿英發,更凸顯了當下發展戰略的遠見卓識!
(二)
1978年,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對內實行改革、對外實行開放的基本國策。由此,掀開了濃墨重彩30年的壯麗畫卷,譜寫了波瀾壯闊30載的華彩樂章。
這一恢弘背景,也催生了注冊會計師事業的萬道霞光:
―會計師事務所的復蘇和起步
1980年12月,財政部發布了《關于成立會計顧問處的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就會計顧問處的性質、主要業務和任職人員條件等作了具體規定。這標志著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開始復蘇和起步。
而早在《暫行規定》發布前的1980年9月,蘭州即成立了“甘肅省會計顧問處”(也稱“甘肅會計事務公司”),成為新中國最早的會計師事務所的雛形。
1979年10月,財政部在上海進行建立會計師事務所的試點。1981年1月1日,“上海會計師事務所”宣告成立,成為新中國第一家由財政部批準獨立承辦注冊會計師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
―注冊會計師法制建設的探索與推進
1986年7月,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條例》,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成為新中國第一部注冊會計師行業管理行政法規,標志著我國注冊會計師事業進入恢復探索階段。1993年10月,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并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注冊會計師法的頒布與實施,對于規范會計市場秩序、維護注冊會計師執業權益、約束注冊會計師執業行為,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推動作用。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成立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條例》關于“注冊會計師可以組織成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規定,財政部于1987年7月委托中國會計學會籌備成立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同年9月,“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籌備組”成立。11月15日,召開了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成立大會,會議選舉通過了各地推薦的第一屆理事會理事74人,通過名譽會長、顧問人選,選舉產生了9名常務理事,原則通過了《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章程(草案)》,研究通過了《注冊會計師查賬規則》和《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費辦法》。1988年2月20日,財政部正式發文批準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成立,批準了《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章程》,同意第一屆理事會領導成員。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成立伊始,即十分重視行業專業建設,組織研究起草執業規范,翻譯世界各國的審計準則,在借鑒國際審計準則的基礎上,陸續擬定了《注冊會計師驗資規則》、《注冊會計師檢查驗證會計報表規則(試行)》等制度、辦法,在業務規范建設方面起到了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作用。
―注冊會計師資格取得制度的改進
注冊會計師制度恢復重建之初,注冊會計師人才培養舉步維艱。1980年至1987年3月,注冊會計師資格按照《暫行規定》考核認定,加之對注冊會計師職業的社會認可度較低,年齡60歲以上的注冊會計師占80%以上。1986年7月以后,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條例》的有關要求,注冊會計師資格可以通過考核或考試兩種方式取得。為此,財政部制定 “了《注冊會計師考試、考核暫行辦法》,規定注冊會計師考試或考核,每年或每兩年舉行一次。
1991年財政部成立了第一屆全國考試工作委員會,舉辦了第一次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和考核工作,1993年年底,注冊會計師全國考試委員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的規定,廢止了注冊會計師考核制度。1996年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與中國注冊審計師協會聯合后,根據聯合文件的規定,已具備注冊審計師條件,經省級以上審計機關批準、審計署認定具有注冊會計師資格的人員,由財政部發給統一印制的注冊會計師證書。中國注冊會計師的考核制度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清理整頓恢復
重建期的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管理存在許多粗放現象,主要表現在:注冊會計師總體數量雖已達到一定規模,但整體素質不高;年齡結構、知識結構明顯失衡;會計師事務所管理面臨諸多“瓶頸”,例如“小、散、亂”的局面比較嚴重;一些會計師事務所不具備執業條件,內部管理混亂,濫設分支機構;部分注冊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片面追求經濟收入,漠視執業質量,有的甚至與客戶通同作弊,損害公眾利益。這些問題不解決,就無法迎接對外開放的挑戰,無法完成國家賦予的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審計任務,無法為資本市場規范發展提供有效服務,甚至影響整體經濟秩序的運行。
1997年4月,以“瓊民源”案為代表的行業歷史第一輪審計失敗案爆發。在國務院領導“做扎實工作,整頓會計師行業”的指示下,從1997年8月至1998年年底,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注冊會計師行業清理整頓工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中國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準則》以及有關行業管理制度,對注冊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資格、執業質量、職業道德、會計師事務所內部管理以及境外會計公司在中國執業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檢查、清理和整頓,簡稱“三清一改”(即清師、清所、清業務和脫鉤改制)。
這次清理整頓工作,查實了一批虛假報告,懲處了一批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凈化了執業市場;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得到改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強化了注冊會計師的風險和責任意識,改進了會計師事務所內部管理、執業規程,提高了業務質量;激發了改革意識,促進了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化發展。
―會計師事務所的脫鉤改制
1992年6月,國務院召開192次總理辦公會議專門研究“加快注冊會計師事業發展”的問題,鑒于會計師事務所的事業單位建制嚴重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會上提出了要對會計師事務所實行人事編制、收費價格、工資福利、承接業務、財務管理“五放開”。這是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的重要步驟,但是在當時的政府職能和經濟、法制環境下,“五放開”還難以得到真正實現!
1998年7月,財政部發布了《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審批辦法》,將“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界定為由注冊會計師出資發起設立,比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會計師事務所以其全部資產承擔賠償責任,注冊會計師以其出資額為限承擔賠償責任。
為了盡快消除會計師事務所體制弊端,在中國證監會的支持和配合下,首先以105家執行證券相關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為突破口,啟動脫鉤改制工作。1998年4月,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執行證券期貨相關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與掛靠單位脫鉤的通知》。隨后,財政部又接連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會計師事務所及審計事務所體制改革的通知》、《關于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中方事務所體制改革的若干規定》等文件,為脫鉤改制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截至1998年年底,全國102家具有證券相關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全部與掛靠單位脫鉤,改制成為由注冊會計師發起設立的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隨后掛靠中央部委及中央有關單位、由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直接管理的117家會計師事務所的脫鉤改制工作也順利推開。
隨著產權多元化帶來的“誰能看守公眾利益”的詰問,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的推進,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注冊會計師行業大繁榮、大發展的新時期到來了。
。ㄈ
新世紀新階段,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進入了難得的戰略機遇期。但會計新紀元的第一頁,卻成了中國注冊會計師的多事之秋。
鄭百文、黎明股份、銀廣夏、麥科特……行業歷史上的第二輪審計失敗案一一敗露,一些注冊會計師相繼落馬。那么,到底是誰惹的禍?
的確,不能把誠信失守的賬都算在注冊會計師的頭上。但注冊會計師行業必須顯示革故鼎新、勵精圖治的膽略與氣魄。于是,以誠信建設為主線的行業戰略率先展開。其后,開始構建新戰略,描繪“路線圖”: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及其指南的發布,適應了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考慮了中國特色的會計環境,促成了與國際相關準則的實質趨同;“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戰略持續推進,充分展現了行業管理層識才的慧眼、用才的氣魄、愛才的情感、聚才的方略;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戰略取得顯著成效,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得以提升,結構得以優化,大的做大做強,小的做專做精,已經成為新時期會計師事務所的思想共識;構建和諧會計的偉大工程邁出關鍵步伐,一個“多元一體,和而不同,和衷共濟,和睦相處”的和諧會計新局面正在形成……
在此,不妨列舉幾個新時期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關鍵詞:
―審計準則趨同
自2005年以來,中國審計準則委員會一直致力于高質量會計審計標準建設,以及與國際審計準則的趨同工作。財政部于2006年構建了與國際審計準則趨同的審計準則體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境內所有會計師事務所施行。新審計準則的實施得到了執業實踐的充分印證,促進了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體系和內部操作規程的全面升級,提升了審計質量和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核心價值。
審計準則國際化的歷程,是國際準則的普遍原理與中國會計實際緊密結合的成果。同時,中國審計準則的國際趨同為國際準則的進一步國際化提供了新鮮的中國經驗。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理事會多次表示,中國在審計執業準則國際趨同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重大進展,為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樹立了典范,必將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和發揮中國在國際資本市場中的作用,加快中國經濟全球化的步伐?梢哉f,審計準則的國際化工程,讓世界主要經濟體知曉了富有創新意義的“中國主張”,凸顯了中國會計日益增強的國際話語權。 應該看到,趨同只是鑰匙,惟有打開“等效認同”這把鎖,中國注冊會計師事業才能自由翱翔于會計國際化的天空。
―行業領軍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實際上是以人才本地化為立足點,以知識結構國際化為切入點,以培養行業領軍人才為著力點,以形成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為關鍵點。財政部、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深入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精心制定人才培養戰略規劃,形成高質量的人才選拔和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繼續教育培訓體系,組織一系列管理、技術人才赴境外交流培訓,讓世界會計走向中國,讓中國會計走向世界,使國際背景的本土人才和本土經驗的國際人才聚合在同一片藍天下,成為驅動人才國際化的不竭力量!
―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
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總體目標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為指導,在形成會計師事務所規模和地域合理布局、整體素質全面提升的同時,用5至10年的時間,發展培育100家具有一定規模、能夠為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提供綜合性專業服務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同時,發展培育10家能夠服務于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提供跨國經營綜合性專業服務的國際化會計師事務所!
扎實推進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戰略,要求會計師事務所協調好、處理好規模發展與核心競爭力的關系、業務量和質量的關系、國內市場與國際化發展的關系、制度建設與文化建設的關系、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統籌兼顧,永續發展。
―內部治理的五項原則
以維護公眾利益為宗旨,建立風險管理嚴格、質量控制有效、公開透明、相互制衡的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以法律法規為依據,形成以章程、合伙協議為核心的完善的內部決策和管理制度體系,以及尊重制度、執行制度的管理氛圍;以“人合”為基礎,尊重注冊會計師的智力勞動和專業價值,充分發揮專業和知識在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決策和管理中的主導作用;以增進內部和諧為重點,合理規范和有效協調會計師事務所各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充分發揮會計師事務所各層次治理機構的職能作用,保障會計師事務所及各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以合伙文化為導向,積極樹立“人合、事合、心合、志合”的會計師事務所治理理念,推動形成誠信、合作、平等、協商的會計師事務所合伙文化!
―合伙文化的軟實力
合伙文化是會計師事務所的血脈和靈魂,是一個執業機構的精神記憶。一個行業的文化發達程度和特質內涵,深刻影響著行業的發展模式、制度選擇、政策取向等,從而關系到一個行業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目前,合伙文化在會計師事務所內部還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三不一沒有”問題,即“不認為重要、不知該怎樣推展、不能一以貫之,沒有充分發揮注冊會計師的首創精神”。
一個沒有文化的團隊,等于一艘沒有航向儀的船只,只會隨波逐流,全然不會乘風破浪。就算離開了喧囂的此岸,也永遠到不了和諧的彼岸。合伙文化作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會計師事務所內部通過樹立正確的執業理念、良好的精神風貌、高尚的倫理道德和明晰的發展目標,確立會計師事務所員工的共同價值觀,凝聚人心,匯聚力量;通過塑造愿景文化、組織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創新文化,規范和引導全體員工的執業行為。
―會計師事務所“走出去”
開放的市場,開放的會計。從成果上看,中國會計的國際化是靈活務實、雙向互動、互利共贏的國際化,憑借“走出去”戰略,實現人我、人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對內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對外促進和諧世界的構建。而通過“走出去”展現中華文化精髓的過程,必然也是中國會計展現自身魅力的過程。
然而,會計師事務所要想真正實現“走出去”的夢想,迫切需要相應的政策引導和扶持。2007年12月26日,商務部、財政部等九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支持會計師事務所擴大服務出口的若干意見》,鼓勵和支持會計師事務所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審計鑒證、管理咨詢等方面的服務,為新時期的會計師事務所提供了新的市場空間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ㄋ模
30年生聚,30年體悟!
不管何時何地,只要實行市場經濟,就必然要有注冊會計師;只要發展注冊會計師事業,就必然要求注冊會計師講道德、守規則、重信譽。
30年改革開放,30年行業中興!
改革開放為注冊會計師行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解放思想為注冊會計師行業保持旺盛活力提供了生生不竭的力量源泉。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著力把握發展規律,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實現行業又好又快發展,成為決定當代注冊會計師命運的重大戰略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彰顯“以人為本”的要義。執業機構和行業組織都應關心注冊會計師的發展潛能和幸福指數,滿足注冊會計師的發展愿望和多樣化需求,著力體現新時期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人文關懷。
人們說,注冊會計師是公眾利益的“守夜人”,是市場經濟秩序的“鳴哨者”。“守夜人”的角色讓注冊會計師承載永不懈怠的責任;“鳴哨者”的角色讓注冊會計師擁有當仁不讓的使命。這兩個角色,將一直陪伴著注冊會計師的職業生涯。挑戰接踵而來,創新永無止息。
那么,中國注冊會計師,你準備好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