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賬本普通人難看懂 住房保障支出遭疑
普通人還是難看懂
預算信息是最典型的公共信息,因而也應是最具有透明度的公共信息。記者登錄財政部、科技部和國土資源部網站,三部門均是以《2010年收支預算總表》和《2010年財政撥款支出預算表》的形式進行預算信息公開。兩張簡單的表格,加上一些專業術語,普通人很難看懂。
市民粟小姐是經濟管理專業的碩士,她在第一時間瀏覽了財政部2010年的預算情況,她對記者說:“普通人很難完全理解這些表格的內容”。
相比之下,“全裸”的四川巴中白廟鄉公布的預算數據十分具體和細致,將買礦泉水的費用都進行了公布(詳見本報昨日財經版相關報道)。廣州財政局的賬本曬得也很細,導致網站因訪問量激增而被“擠癱”。在一些發達國家的政府網站,公眾可方便地查詢到特定規劃的預算信息,內容十分詳盡。
住房保障支出遭疑
在目前已公開的“賬本”中,各中央部委用于“住房保障支出”被指過多,特別是國土資源部該項目支出多達1.36億元。國土部預算說明指出,住房保障支出用于行政、事業單位按照國家規定標準為職工繳納住房公積金等支出,也就是說,是花在國土部的職工身上的。
預算顯示,在“住房保障支出”中,國土部支出最多,達13611.45萬元,其次是財政部3275萬元,科技部2437萬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1604萬元。
根據國土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09年底,共有行政單位10個,事業單位50個,協會、學會8個,職工總數為15953人,其中在職人員8822人,離退休人員7131人。有網民指出,如果13611.45萬元全部花在8822名職工身上,那么人均支出1.54萬元/年,也就是每個月人均可得1285元的公積金等住房保障。
看不到細賬和小賬
一般而言,預算收支編列從粗到細分為“類、款、項、目”四個層次。此次公開的信息主要還是總量層次的信息,屬于'類’和'款’的層面,這表明民眾還是很難搞清楚錢到底用在了哪個具體的活動上或項目上。通俗地說,就是只從大賬到中賬,還沒走到細賬、小賬,而老百姓最需要看到的就是細賬和小賬。
財政部最近公布的文件表示,符合《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的,要及時向申請人公開。但屬于涉及秘密事項的信息,不予公開。
“保密并不是充分的理由。”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告訴記者,涉及機密和隱私的信息內容應該是有限的內容。作為受托的責任主體,政府和部門都有同樣的責任和義務,向國家立法機關和公眾披露信息。
但當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與《國家保密法》尚存在諸多沖突;此外,《預算法》中的部分條款也成為阻礙政府部門預算公開的絆腳石。
敏感信息尚未公布
據媒體報道,3月17日,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原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在地方財政改革論壇上說,目前推行財政預算明細表的時機正在成熟,“三公消費”(公款吃喝招待、公車消費和公費出國)已經涵蓋其中。
而在財政部公布的數據中,“三公消費”的數據仍沒有公布。一些比較敏感的信息如會議開支、地方政府債務、財政擔保和社會保障開支資金缺口等都沒有公布出來。
網站地圖
專業知識水平考試:
考試內容以管理會計師(中級)教材:
《風險管理》、
《績效管理》、
《決策分析》、
《責任會計》為主,此外還包括:
管理會計職業道德、
《中國總會計師(CFO)能力框架》和
《中國管理會計職業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試:
包括簡答題、考試案例指導及問答和管理會計案例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