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力促地鐵公交“無縫換乘”
5月28日,南京地鐵二號線、二號線東延線及一號線南延線正式通車。 為配合地鐵網絡化運營,市客管處昨天宣布新推、調整一批公交線路與地鐵“緊密銜接”。
新推和調整線路主要在郊區地鐵站。二號線河西終點站的油坊橋站,新辟兩條線路,解決梅山、江寧濱江開發區等沿線居民公交出行需求。仙林中心站增加、調整兩條線路,滿足仙林周邊的攝山星城、仙居雅苑等經適房小區居民乘坐地鐵的需要,區域內的公交50路、70路、166路、177路等4條線路也將調整進入該站點,實現其與地鐵的銜接。為解決麒麟門等人口較為集中的大型小區居民換乘地鐵不便的矛盾,客運部門擬開通一條社區巴士線路至馬群,以“短駁”形式駁載居民到地鐵站。
南京地鐵一號線運營中,地鐵部門斥資千萬元在邁皋橋、小行、安德門建設公交港灣站,引進數十條公交線路,邁皋橋、安德門地鐵站客流出現“井噴”。這些公交線猶如地鐵伸出的“觸須”,增強了地鐵的吸引力,公交也在服務地鐵的過程中,增加了運營收入。
然而地鐵公交這樣的“雙贏”局面,大多局限在郊區,而一到城區,雙方旋即轉變為競爭關系,大運量、快速、準點的地鐵,對公交形成“壓倒”優勢。公交擔心客流減少,不太愿意與地鐵“牽手”“套近乎”。因而在一號線中央門到張府園、二號線中山門到漢中門兩條中軸線上,數十條公交線與地鐵畸形重復,結果地鐵運能尚未“吃飽”,而公交線路扎堆,浪費了公交資源。
交通專家認為,地鐵是城市交通的“排洪走廊”,一列地鐵一次載客1500人次以上,相當于20多輛公交的運力,且地鐵數分鐘一班,不占用地面道路,城市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地鐵多拉快跑,對交通疏堵是有益的。地鐵公交線空間上的走向應呈“非”字型,公交更多地與地鐵“相交”,而不是與之“重復”,香港等城市還做到地鐵公交換乘有套票折扣。
南京有關部門表示,隨著地鐵網絡化運營,根據客流變化情況,將對公交線路進行適時優化調整。但專家認為,與其主管部門主動干預“要你調”,莫如公交企業“我要調”。只有樹立城市公共交通是“一盤棋”的思路,理順地鐵、公交發展的體制機制,兩者的“無縫銜接”才能從郊區延伸到城內。
|
|
時間:2010-05-26 責任編輯:Adamina_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