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逐鹿,新興產業帶崛起黃海之濱
6月8日,南通沿海,408個“億字頭”項目同時開工。用“大項目”說話――連云港、鹽城、南通三市以自己的方式喜慶江蘇沿海開發規劃上升國家戰略一周年。
這一年,江蘇千里海岸線已是如火如荼。以海岸為起跑線,以大海為賽場,新一輪沿海產業角逐,于黃海之濱激戰正酣。
大空間大項目,群雄逐鹿江蘇沿海
空間大、起點高、區位優,國家版的《江蘇省沿海開發總體規劃》閃亮出臺后,大型國企、央企、海外企業集團捷足先登,以實力雄厚的大項目搶灘奪地,領軍沿海產業發展。
作為江蘇沿海開發龍頭,連云港的戰略地位在產業開發中優勢盡現。連云港市委書記王建華介紹,一年來,新醫藥、新材料、石化和鋼鐵等重大項目,魚貫而入。益海糧油、中海集裝箱制造、金通瀝青等一大批臨港工業項目已落戶連云港,與中石化合作的總投資360億元的1000萬噸煉油項目、100萬噸乙烯項目正在加緊推進。總投資30億元的恒瑞?豪森新醫藥產業園、30億元的江蘇新海石化一期、10億元的國電聯合動力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竣工投產,神特新材料年產1000噸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產業化項目、杰瑞電子兆瓦級風電機組智能獨立變槳控制系統產業化項目等5個項目列入第二批新增中央投資計劃。
408個“億字頭”項目同時開工,并不是南通一年來的全部收獲。南通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藍紹敏告訴記者,今年1-4月,南通已先后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00多個,新加坡吉寶、日本川崎重工、美國高盛及中遠集團等34個世界“500強”紛紛落戶,中石油LNG、華能國電、王子造紙等10個項目已達到驚人的“百億級”。有這些“大塊頭”墊底,南通人宣布:到201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將沖刺1萬億元。
一年來的打拼,鹽城的沿海產業早已不是一輛“千里馬”汽車所能代言。“海上三峽”是鹽城的一張新名片。鹽城市沿海辦負責人興奮地告訴記者,全省風電資源2100萬千瓦,而鹽城占到70%,鹽城沿海東臺、大豐、響水風電場一期工程已建成并網發電;5月18日,國家有關部門對首批海上風電項目特選招標,2個潮間帶、2個近海共1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全部布局在鹽城沿海。與之相關的風電裝備產業,則在這里以國內行業“大哥大”華銳風電為龍頭,立足打造中國“風電裝備之都”。去年鹽城風電裝備產業銷售40億元,今年的目標是100億。
更高更新更靚,千里岸線獨領風騷
“依港興工,以工興市,科學開發,保護生態”,是引領江蘇新一輪沿海開發的主線。沿海的產業發展什么,沿海的工業化走什么樣的路?一年來,沿海地區探索、實踐的答卷令人欣慰。江蘇沿海在成為重大項目落戶主陣地的同時,后發先至、后來居上的產業定位,讓沿海產業更高更新。
鳥瞰南通沿海,以熔盛重工為代表的船舶修造、以振華港機為代表的現代港口機械制造、以林洋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以及以江蘇LNG為代表的重石化產業的集群搶灘,形成了既有江海特色又符合南通特點的“產業Logo”。在6月初剛剛開工的400多個億元項目中,新能源項目15個,新材料項目32個,現代裝備制造項目83個……“新”項目占總數的六成以上。
科技是沿海產業的“命脈”。連云港開發區現有8家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40家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中心,68個產學研聯合實驗室和一批“863”計劃成果產業轉化基地。連云港的恒瑞醫藥、康緣藥業等,經過一年快馬加鞭的建設,已成為我國最主要的抗腫瘤藥、肝病藥、麻醉鎮痛藥的生產地之一。在啟東海域進入產出期的圓筒型超深水海洋鉆探儲油平臺,創造了3項世界第一。代表了當今世界半潛式石油鉆井平臺的頂級水平。
高科技產業,在江蘇沿海如今俯拾皆是。鹽城東風悅達起亞第二工廠車間,30萬臺增設5400T生產線正在安裝,200多米的焊裝線上,機器人揮動鐵臂,火花飛濺。公司副總經理解子勝告訴記者,今年3月底,二工廠新增5萬輛產能改造工程建設完成,4月份投入批量生產,生產能力提高到每小時40臺;到今年10月份,二工廠將形成30萬臺產能規模。全新都市SUV車型已進入試生產階段。
臨港臨海龍頭高昂,產業長廊長壯變強
5月30日,洋口港海上建設工地一片繁忙。記者驅車走過12.6公里長的海上黃海大橋,來到圍海造田的太陽島。主人介紹,1.44平方公里太陽島已圍堰成功,萬噸級重件碼頭完工,10萬噸級LNG碼頭和管線橋工程初具規模,島上供電、供水、通信等配套工程有序推進,總投資73億元的江蘇LNG接收站項目已完成一半工作量。
與一般的建設項目不一樣,江蘇沿海每一個港口建設的場景背后,有一個強勢的產業開發,“臨港”“臨海”已形成拉動蘇北發展、帶動江蘇東部突起的產業高地。
濱江臨海的南通,沿海產業帶加速隆起,已初步形成“13+5”載體建設新格局。“13”指全市13個省級以上開發區,2009年,這“13個”以全市3.1%的面積創造了全市45.2%的GDP、42.2%的財政收入。“5”指在沿海前沿區域規劃建設的5個產業集中區,分別是啟東濱海工業園、海門濱海新區、如東洋口港臨港工業區、如東沿海經濟開發區、通州濱海新區。5個產業集中區規劃面積210.5平方公里,已開發面積56.2平方公里。
連云港市不斷優化沿海產業帶空間布局,初步形成了以柘汪臨港產業區、海州灣產業園區、贛榆經濟開發區、市開發區臨港產業區、板橋工業園、徐圩新區、灌云燕尾港臨港產業區、灌南灌河半島產業區為節點的各具產業特色的新興臨港工業基地。記者在連云港開發區了解到,這里正在打造“五園五中心”。新醫藥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三新”產業成為開發區的“朝陽產業”,產值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長,占全區工業產值的50%以上。
沿海開發,是一種資源和品牌,帶動的,不僅是沿海。一條“海”字頭的產業鏈,正向廣闊的蘇北腹地延伸。在不靠海岸線的鹽都區,這里卻聚集著與沿海密切相關的大產業集群。沿海搞風電,鹽都就配套上風電裝備。世界風電裝備業實力居“前三”的華銳風電,在這里建設了一座風電裝備產業園,其研發中心,是中央財政扶持的13個國家級公共技術平臺之一。
|
|
時間:2010-06-13 責任編輯:Adamina_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