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作詩:人民幣貶值正當時
謝作詩 浙江財經學院教授,遼寧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8月10日至16日,人民幣連續貶值。此番貶值對于打破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意義重大。
自2005年“7?21”匯改以來,由于人民幣對美元幾乎完全處于升值態勢,即使在中國出口大幅萎縮的2009年,也只是收窄了中間價的波幅,加之危機后西方政客施壓,而部分學者也認為人民幣匯率嚴重低估,這在客觀上強化了人民幣的單邊升值預期,致使大量投機資本涌入我國,既增大了國家宏觀調控的難度,還促成了人民幣升值預期的進一步自我加強。
我是不承認長期中實際匯率存在高估或者低估之說的。只要一個國家沒有實行價格和工資管制,即使名義匯率可能高估或者低估,實際匯率也總是會得到調整的。但是,如果一個國家長期存在匯率單邊升值預期,情況就會大有不同。且不說那無從統計的熱錢流入,單是經常項目(出口)和資本項目(資本流入),又有多少不是變著法子進來套匯的?這種情況之下,我們以貿易收支或者國際收支平衡來決定什么均衡匯率,豈不是刻舟求劍?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希望通過人民幣升值來抑制國內的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怎會不南轅北轍呢?
匯率是資產之價,資產之價主要由預期決定。在單邊升值預期下,均衡匯率無從說起。我們的很多宏觀經濟困難,例如外匯占款過多以及與此相關的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恰恰不是名義匯率低估所造成的,而是長期的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造成的。打破這種預期至關重要。
固定匯率(至少不能簡單地以市場來決定匯率)本來對大家都好,但有人就是不讓你做這樣的正確選擇。1998年亞洲金融[3.17 0.00%]危機期間,中國穩定匯率(堅持不貶值)被認為對世界經濟做出了貢獻。2008年華爾街金融危機期間,中國再次堅持穩定匯率(不貶值)也被認為對世界經濟做出了貢獻,但是危機一過就沒人認賬了,還有人跳出來叫嚷人民幣匯率嚴重低估,造成了世界經濟失衡。中國對世界經濟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卻得不到應有的承認。
市場決定匯率,必然會升來貶去。2008年三季度至2009年1季度,避險資金推動美元大幅升值,同期韓元、印度盧比、俄羅斯盧布等貨幣大幅貶值,最大貶值幅度分別高達46%、19%和35%。隨著整體經濟形勢逐步好轉,上述三國貨幣從2009年2季度開始緩步升值,目前累計升值幅度分別約為33%、11%和18%。這樣短的時間,如此大起大落到底有什么好處?
既然不讓我們選擇固定匯率,那就要實現人民幣雙向波動。總之是一定要打破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我們本來有很好的機會實現人民幣雙向波動。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由于我國出口急劇萎縮,NDF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出現了長達6個月的貶值預期,2008年12月份人民幣貶值預期最強時,NDF市場3月期貶值預期曾高達4%,12月期貶值預期更是高達7%。如果當時人民幣中間價能夠順勢貶值,即使只是較小幅度的貶值,市場力量也很可能自發推動人民幣貶值,從而使得打破單邊升值預期、實現人民幣雙向浮動成為可能。
匯市波動,主要貨幣匯率震蕩幅度巨大,這為人民幣“參考一籃子貨幣”雙向波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這次人民幣貶值恰逢國際匯市美元反彈,可謂正當其時。實現人民幣雙向波動,打破單邊升值預期,這不僅是破解當前宏觀經濟困局的關鍵之一,而且可以讓那些主張人民幣匯率嚴重低估的人們看清楚人民幣是不是真的嚴重低估了,低估的真實原因到底是什么,同時也讓西方的政客們看一看,人民幣匯率“低估”到底怎樣造成了世界經濟失衡。
時間:2010-08-23 責任編輯:wuche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