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爆發民間借貸危機 專家提醒中小企業警惕泡沫經濟
最近,溫州和鄂爾多斯相繼爆發民間借貸危機,特別是鄂爾多斯完全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撐,“除地下的煤,鄂爾多斯就只有地上的房地產了”,人們紛紛 擔心危機蔓延,會帶來更大的泡沫問題。
本報記者采訪了多位產業經濟專家,他們普遍認為,這次溫州及鄂爾多斯等地的民間借貸危機暴露出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如低端制造業陷于轉型升級困境,民營中小企業生存艱辛等。
文/記者薛松、劉冉冉、李震
怪圈:生產越多虧損越多
長期研究房地產信貸的地產業人士張明說,2005年以來,受到勞動力成本大幅度上漲、人民幣匯率上升等因素以及反傾銷帶來的國際貿易環境惡化影響,以出口為導向、以中小企業為主體、處于完全競爭領域的溫州中小企業經營狀況日益困難。
據不完全統計,在2005年前,溫州企業的年資金利潤率尚且維持在5%左右,從2005年開始,這些企業的資金利潤率就不斷下降,到2010年,有些企業的年資金利潤率接近1%或者出現“生產越多就虧損越多”的現象。
張明說,在實業舉步維艱的情況下,一部分溫州人走出溫州,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到處炒作,他們炒作的對象包括房產、礦產、農產品、珠寶等,其中房地產是重中之重。
原因:產業結構調整進退維谷
全球制造業向成本更低的東南亞等地區轉移,沖擊了溫州打火機、鞋帽等低附加值傳統產業。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對本報記者說,外部條件如歐盟債務危機、美國經濟危機等,內部形勢如土地、資本的上漲導致成本增加,這些變化迫使中小企業必須轉型。
廣東省社科院區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認為,從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以后,我國就應該做好全球經濟蕭條、海外訂單迅速收縮等準備。“實際上我們的對策比較遲緩。”他認為,現在擺在中小企業面前的路只有一條,就是要從過去的低成本競爭,轉向主要靠技術創新,靠占領新市場、用新產品滿足新需求。
但國內很多地區的轉型升級相當艱難,丁力說,最擔心的不是爆發像溫州這樣的倒閉潮,而是傳統優勢已失去,創新優勢又沒起來,進入了一種進退維谷的狀態。
反思:走出產業升級誤區
丁力說,這幾年產業結構轉型中有一些現象值得反思。比如廣州推行“退二進三”有基礎,但其他地區不可盲目模仿。在歐美國家當中,這次危機中表現最好的是德國,而德國的制造業在其經濟中占著相當大的比重。
還有人認為,中國傳統制造業的使命已經完成, 因此,很多地方對上馬LED、新能源、生物技術等高新產業不亦樂乎。丁力認為,產業轉移不能一味區分高低貴賤,他舉例說,廣東某陶瓷企業利用50塊錢一噸的原料,可以創造將近50萬的產值,雖然是傳統產業,但是它創造的附加值比那些所謂高新技術不知道要高多少倍!
汪一洋認為,從溫州案例可以看出,產業升級要按照規律來,從實際出發,而不是一種大躍進的跳躍式發展。
預測:珠三角難現倒閉潮
盡管全國各地都有小企業倒閉現象,以溫州最為嚴重,但專家們普遍認為,溫州小企業倒閉潮不太可能會成為全國性現象。
汪一洋認為,同樣是中小企業比較多的珠三角地區,卻沒有發生類似的小企業破產和倒閉潮。一方面在于廣東省民間借貸不活躍,而江浙一帶是民間借貸最活躍的地方,其數量和程度都是巨大的。
另一方面則與經濟結構有關。汪一洋說,廣東省從2008年起就開始推行雙轉移戰略,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將珠三角的小企業推向產業鏈的上端。
丁力說, 盡管珠三角地區也有少部分企業出現了資金鏈斷裂,以及歇業關門等情況,但該地區的中小企業不會因為資金鏈斷掉而殃及池魚,因為廣東企業從總體上看,并不是縱向分工,而是屬于水平分工,就是說,你干的事情也是我干的事情,一家倒下還會有別的企業起來。
時間:2011-10-17 責任編輯:wuche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