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目前國內多個省市均在組建金融控股平臺。近日,四川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宣布,四川省決定以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四川發展)為基礎,整合川內金融資源,組建四川金融控股集團(以下簡稱金控集團)。
四川發展官網顯示,金控集團將以銀行、信托、證券、保險牌照為核心,計劃到2020年,其資產和業務規模達到1萬億元。按照發展規劃,四川發展將打造金融控股、產業投資和國有資本運營“三大平臺”,按照四川省政府的思路,四川發展將成為四川乃至中國西部的“淡馬錫”。
“四川發展在四川省的國企改革中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西南財經大學經濟信息工程學院執行院長霍偉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金控集團的設立助力四川發展從國有資產管理到國有資本運營的轉型,“通過更自由的資本運作,既盤活了國有資產,又帶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有望推動該省國企改革”。
打造萬億省級金控平臺
“3年初步建成四川省級金融控股平臺、重大產業投資平臺、國有資本運營平臺。”四川發展在第一個目標上已經邁出了一大步。從推動打造省政府金融控股平臺開始,四川發展經過了近五年的摸索與實踐,涉及地方商業銀行、基金、證券等多個領域的金融版圖漸漸清晰。
這家成立于2009年1月,由四川省政府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剛剛被確立為打造四川金控集團的本體,通過控股各類金融企業,以銀行、信托、證券、保險牌照為核心,形成“大規模、全牌照、多層次、多功能”的金融服務體系。
在規劃中,四川發展將被打造成為四川乃至整個西部的“淡馬錫”,金控集團則在壯大地方金融機構實力、補齊川內金融短板等方面被寄予厚望。
組建省屬地方銀行是金控集團籌建之路的第一步。本月初,由四川發展全面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四川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已獲批持有涼山州商業銀行19%股權;另一方面,四川發展還在與攀枝花市政府商討入股攀枝花市商業銀行事宜。時隔5年“舊事重提”的四川銀行是否還有其他標的目前仍然待定。
證券牌照或由川財證券提升而來。自2012年起,四川發展通過兩家下屬企業共持有川財證券50%股權,現四川發展擬推進與華電資本(持有川財證券41.81%股權)的合作,將川財證券的注冊資本由6.5億元提升至40億元,并力爭在5年內達到300億元的證券業務規模。
信托牌照擬由四川國際信托重組而來,重組方案即將報四川省政府常委會議審批,力爭5年內信托資產規模達到3000億元。籌組人壽保險的方案也已經上報保監會批籌。
按照規劃,到2020年,金控集團計劃資產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
產融結合建西部“淡馬錫”
據四川省國資委消息,2015年6月底,四川發展完成了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改革,被賦予了新的職權。
記者在四川發展官網上看到,3年內,計劃初步建成四川省級金融控股平臺、重大產業投資平臺和國有資本運營平臺。5年集團合并總資產超10000億元,本部新增資產超過1000億元。10年成為國內一流并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以金融、產業等綜合性投融資為主的大型集團企業。
三大平臺之間將如何協同?霍偉東對此分析,這三大平臺符合國有經營平臺的設定。首先是組建金控集團,整合川內金融資源;同時,國有資本的運營已不再是原來單純的資產管理,成了金融、資本的概念。在此基礎上,金控集團對國有資產管理變國有資本運營形成了助力;最終,國有資本通過產業投資,落地實體經濟,受益實體經濟的發展,實現國企改革的目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四川發展此前提出的是對國有資產的管理,而非國有資本的運營。“在供給側改革的前提下,單純的資產管理有不少局限,處置資產會出現不少弊端,尤其是產能過剩,‘死資產’盤不活。”霍偉東分析,如果是國有資本運營,則能將現有的資產轉化為資本的模式,根據市場價格處置,變成國有資本,這塊資本可以更加自由地進行資本運作,尋找戰略新興產業等方面的投資管理方向。
霍偉東提到,在將國有資產變國有資本并進行資本運作的過程中,四川發展還能引進更多的民營資本,擴展發展的渠道和空間。
在四川省國資委的規劃中,四川發展被定位成四川乃至中國西部的“淡馬錫”。其實,“淡馬錫”模式,在近期的國企改革中常被提及,不過,這一模式需要進行本土化改造。
霍偉東對此表示,“淡馬錫”模式和我國國有企業的多重目標并不完全一致,我國的國有企業還承擔著社會責任,“國企改革的重點是要搞清國有企業的職能,并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滿足國家利益最大化。”所以,國內能夠借鑒的是這種模式遵循市場原則、充分市場化的部分。(實習生陳星對本文亦有貢獻)
時間:2016-10-05 責任編輯:zgksp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