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目前,高校財務事件頻頻曝光于報端,其財務管理問題因此引起各方關注。高校財務管理狀況到底如何?國外高校是如何進行財務管理的?本版今日特組織相關專題,供讀者參考借鑒。
目前,有媒體據報道,2006年,北京市海淀法院受理的高校教職工犯罪案件數量和涉案人數,均比2005年增長近3倍,涉案高校多達14所。北京海淀法院的這項調查顯示,20件案件中有9件貪污挪用的款項與高;虬赴l部門的“小金庫”有關。這些“小金庫”大多是學校或部門開辦各類課程班、培訓班所收取的學費、旁聽費的收入,或者科研經費等,上交部分給學校后留存在本部門自行保管形成“小金庫”。
涉案高校多達14所,涉案人員以財務、后勤人員居多。人們在詫異之余,不禁要問:高校的財務怎么了?高校財務管理真的讓人看不清楚嗎?
報賬模式無法滿足管理需要
“高校資金來源主要分三部分,即政府投入、學生繳費和高校自籌。第三項一般是通過校辦企業或慈善募捐等方面籌得的自有資金。”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羅燕告訴記者。
讓羅燕心焦的是,目前,有關部門對這3方面經費的監管都是缺失的。比如,高校的科研經費大多以“切蛋糕”的形式獲得,即以國家撥款的形式為主,沒有采用合同機制。對一些學校來說,獲得國家的科研經費并不太難,也沒有合同來規定這筆錢的用途和實效,所以“花了就花了,亂花了也不心疼”。
有專家認為,高校財務頻頻遭人詬病原因很多:首先是財務管理體制問題。在進行經濟決策時,有些高校未能重視財務管理部門的參與或是財務管理部門參與程度不高,學校進行各項經濟決策和經濟活動,很少征求財務管理部門的意見;學校預算管理就是預算編制,即按上級審批確定的預算目標編制出一套預算報表,預算編制、執行兩張皮,執行中報告不斷,造成一年預算、預算一年的狀況,其執行和控制階段未能真正發揮作用;對預算管理的錯誤認識和輕視成本核算都是成因。
其次,專家表示,高校財務管理人員的能力也亟待提高。目前,高等學校財務處的機構都設有財務科(會計科、計財科),但由于種種原因,高校財務會計仍沿襲傳統的“報賬型會計模式”,一直習慣于記賬、算賬、報賬,雖然能對內、對外提供有關的基本信息,但僅限于歷史數據和解釋信息;只重視事后監督,而忽視了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由于高校的資金不僅限于國家財政對高校的投入,多種渠道的籌資使得高校經費在數量和種類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資金周轉量加大。這造成會計核算的對象日趨復雜,因此要求會計核算更細化,財務管理更有效率。高;I資的多元化、辦學形式的多樣化和利益分配的復雜化,要求高校財務人員應逐步由“記賬、算賬”的“核算型會計”向“事前預測、事中監督、事后分析”的“管理與經營型會計”轉變。
總會計師制度能否根植校園
“高校應盡快引入總會計師制度,保障收費透明度,讓高校的錢花得更明白,讓納稅人看得更清楚!比A東師范大學高校研究所所長唐安國表示。高校的經濟運行和財務管理出現了諸多新特征。一是學校規模的快速擴大,帶來了財務收支數額的大幅度增加,一般高校的年經費收支規模,并不亞于一個大中型企業的經營收支規模;二是在高校收支中,有預算撥款收支、社會服務收支、事業性收費收支、科研收支、校辦企業收支,基本建設收支,也有投資性收支,經濟活動涉及面更為廣泛、內容復雜;三是學校的收入大部分來源于國家和學生。
教育部也曾對此發表過意見,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中,教育部提出要積極推行直屬高?倳嫀熤贫。有專家分析,高校設置總會計師職位,進入校黨委和校級領導班子,負責統一管理校財務處和校辦產業等,實現學?傮w財力的統一管理,便于各財務核算機構協調交流,能夠有效避免各自為政,也可以防止各級核算單位財務自主權過大現象的發生。
高校還應加強財務管理能力建設,注重高校財務管理的內控制度建設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中,要把握三點:一是以事前的預防控制為主,事后控制為輔,防止財務管理工作中的無效率或不法行為。二是注重程序制約,對主要業務的控制,必須經過授權、批準、執行、記錄、檢查等控制程序,特別是對外投資、物資設備采購、基建項目招投標、學生招生及收費等。三是注重責任明確制,在機構設置與崗位分工一定要明確各部門組織及人員的權利和責任范圍,確立獎懲辦法和機制。
加強科學預算,實現真正的預算管理是另一個重要方面。隨著高校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預算管理已成為高校財務管理的核心。高校要樹立以學校發展戰略為預算的指導思想,把預算和學校事業發展規劃相結合,編制中長期預算,分步落實編制年度預算。把預算編制、執行與會計核算系統結合起來,實現預算的實時控制;在會計核算基礎上開發財務管理系統,加強教育直接成本核算、財務指標分析等功能設計,以提高財務分析、決策水平和效率,更好地發揮會計核算的基礎性作用,為財務管理服務。(中國財經報 劉海凌 20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