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大步向前 可交易貨幣升至九種
11月28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首次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啟動了人民幣對澳大利亞元和人民幣對加拿大元的交易,至此,與人民幣直接進行匯率“對話”的貨幣增至九種。分析人士表示,澳元與加元的加入,使得人民幣對一攬子主要貨幣的匯率有了新的貨幣匯價參考。在人民幣經歷長期升值已接近均衡水平的時刻,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再一次向前邁出重要一步。
可交易貨幣升至九種
根據24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交易中心)發布的公告,此次交易中心自2011年11月28日起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增加澳大利亞元對人民幣和加拿大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包括即期、遠期和掉期報價,其中即期交易包括競價和詢價兩種交易模式,遠期和掉期為詢價交易模式,人民幣外匯市場會員銀行均可進行澳元對人民幣、加元對人民幣交易。與此前交易中心推出的其他品種相比,澳元、加元的交易模式與其完全相同。
至此,目前境內外匯市場與人民幣進行市場化匯價交易的貨幣上升至九種,分別為:美元、港元、日元、歐元、英鎊、林吉特、盧布、澳元和加元。在此次交易中心增加澳元和加元兩個交易品種后,目前全球外匯市場主要交易貨幣中僅有瑞士法郎與人民幣之間沒有直接的市場化匯價,其余主要貨幣均可在銀行間外匯市場與人民幣建立“市場化聯系”。
新加坡華僑銀行外匯分析師謝棟銘指出,鑒于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是中國的重要貿易伙伴國以及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一貫旺盛,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此舉也是在市場預料之中。從長遠來看,這可能為中國未來爭取部分原材料人民幣計價提供了平臺。此外,謝棟銘還預計,未來包括新加坡和韓國元在內的主要亞洲貨幣也可能被納入交易范圍。
根據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澳元和加元對人民幣交易推出首日,澳元對人民幣、加元對人民幣的即期買賣報價分別報6.2932/6.2982、6.1465/6.1513。
市場化目標深入推進
根據中國央行在2005年匯改啟動時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所做的表述,人民幣匯改的目標在于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體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交易中心接連推出人民幣對林吉特、盧布、澳元、加元的交易,對此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相關市場舉措都是推動人民幣深化市場化改革的具體手段。
上海一大行外匯交易員表示,從近期高層持續的表態來看,人民幣匯率已接近均衡匯率水平,在此背景下,外匯交易中心再次一次性推出人民幣對加元和澳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可以理解為進一步促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舉動。
該交易員分析認為,國際外匯市場上可交易的主要貨幣均為自由可兌換,而在人民幣目前仍不能自由兌換的背景下,管理層通過在銀行間外匯市場推出人民幣對全球主要貨幣的交易,主要政策目標依然在于深化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在人民幣升值可能已經基本到位的背景下,未來人民幣匯率的關注焦點,將有望轉至匯率彈性方面,而這將為人民幣對多種貨幣的市場化交易提供良機。
與此同時,此間有觀察人士也指出,人民幣對更多他國貨幣的直接“掛鉤”,也將能夠部分減少市場對于人民幣對美元匯價的關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民幣升值面臨的外部壓力。
時間:2011-11-29 責任編輯:wuche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