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職稱考試(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是由財政部與人事部共同組織的一項重要的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是會計人員獲取職稱所必須通過的考試,在已開考的14年來所組織的13次考試中,全國共有1895.9萬人報名參加考試,1258.5萬人實際參加了考試,314.7萬人通過考試取得了相應級別的資格證書。毫無疑問,會計職稱考試的影響是所有會計類考試中最大的。通過考試,大批優秀會計人才脫穎而出,很多人成為了單位的業務骨干,在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006年度會計職稱考試于5月20日、21日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4.3萬個考場同時舉行,127萬名考生報名參加了這次考試,考試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關鍵詞一:報名
全國報名參加2006年度會計職稱考試的人數達到127萬人,其中初級資格為53萬人,中級資格為74萬人,與2005年的報考總人數126萬基本持平,而在廣東東莞、貴州貴陽、山東臨沂等地報名情況則非常火爆,考試報名人數屢創新高。報考會計職稱連年熱度不減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企事業單位特別是民營企業發展迅速,對會計人員的需求增加,二是由于有關部門不斷加強會計資質管理,“一證難求”,會計人員的地位有所提高,三是考取相關會計資格,有利于個人求職、晉升。這充分證明會計職稱考試仍然有著較強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仍然是財務會計類考試中最受歡迎的一種資格考試。
與2005年相同,06年的會計職稱考試仍然包括初級與中級兩個級別。初級考試涉及《初級會計實務》與《經濟法基礎》兩個科目,中級考試涉及《會計實務》、《經濟法》、《財務管理》三個科目;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實行一年通過全科考試的制度,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實行兩年內累積滾動通過的制度。報考條件、報考方式、考試時間與往年相同,取得大專學歷且從事會計工作滿五年,取得本科學歷且從事會計工作滿四年的會計人員方可報考中級。北京、上海、天津、山東、吉林等省市還試行了網上報名,極大地方便了考生。
關鍵詞二:培訓
考前輔導學習的方式根據考生對考試的重視程度、考生對考試難度的預測和考生自身所處的學習環境可以分為五類:一是選擇好的培訓機構參加異地面授,二是就近參加面授,三是參加網上輔導,四是依托輔導讀物自學,五是完全依靠教材自學。幾種輔導方式中,單純自學的比例較小。采用最多的主要有兩種:一是就近參加面授培訓,二是參加網校輔導。有一部分考生傾向于選擇面授,他們認為面授的效果比較好,老師講的比較清楚,印象深刻,便于記憶,但由于目前進行面授培訓的機構教學能力參差不齊,人為影響因素較大,導致輔導質量不一。從很多考生反映的情況來看,參加網上輔導效果更好。目前搞得較好的網校主要有中華會計網校、上海國家會計學院、財考網、環球職業教育在線等網站。這些網站不僅組織培育了強大的名師隊伍,制作了優秀的學習課件,通過網絡教育方便了考生,網站自身也取得了豐厚的經濟效益。網站的各種優惠措施也非常吸引考生,例如,中華會計網校為給廣大學員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鼓勵學員刻苦鉆研、努力奮進,還于業內首家推出年總獎金額高達30萬元的“中華會計網校獎學金”,每年度評比、發放一次,極大地調動了學員的積極性。張志鳳、楊聞萍、郭守杰、魏紅元、 閆華紅、鄭慶華、田明、游文麗等一大批網校名師更是為廣大財會人員所熟悉。由此可見,網上輔導具有一定的優勢,這同網上輔導的靈活性,以及交流的及時性、互動性、方便性不無關系。相比之下,通過購買輔導書或教學光盤的效果就較差一些。在考生使用的輔導書中,東北財經大學、北京大學出版社、財經出版社和經科出版社占領了輔導書的絕大部分市場,考試經濟也讓這些單位收益豐厚。
提醒:一是考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要迷信老師。考前培訓班時下似乎辦得很濫,如果有充足的時間準備,沒必要去花冤枉錢,更沒有必要在多個輔導班聽課,除非錢在你口袋里跳得很。你不要指望老師能給你押題,劃重點。否則,希望越大,失望將更大。二是不要迷信輔導材料。現在的學習資料多如牛毛,但真正質量比較好的不多。有的輔導教材印刷質量較差,習題、標準答案錯誤較多,有的模擬試題甚至是幾年前的題目,如此學習只是白白浪費時間。總結起來,不做題不行,但做題貴在精,千萬不能搞“題海戰術”,尤其不能做那種漏洞百出的題,不然寧可不做。
關鍵詞三:考試
今年2月15日,財政部發布了39項企業會計準則,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實質性趨同,在會計準則建設方面邁出了重大步伐。考前很多考生擔心新會計準則的出臺會影響今年的考試,另外《公司法》、《證券法》等法律法規進行了修改,消費稅政策也進行了重大調整,導致部分考生產生了畏難情緒,中級參考率有所降低。據統計,今年職稱考試的綜合出考率為58.06%,其中初級資格平均出考率為67.25%,較去年的66.77%提高了0.48%,中級資格平均出考率為48.86%,較去年的61.58%下降了12.72%。但在實際考試中,并沒有涉及新準則的內容,考后財政部門表示要到2007年度會計職稱考試才會按照新的會計準則出題,法律法規中凡是有變動修改的地方考試中也進行了回避,從而增加了考生的信心,有利于考生水平的正常發揮。
從考試結束后考生對試題的反映看,今年的試題命題質量良好,難易度適中,沒有偏離考試大綱的范圍,考生們考得較為輕松。今年的會計職稱考試,無論從初級還是中級來看,題型都不難,對于學生的要求也能緊緊結合考試大綱,考題更加注重學生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這也是考試的一個總體趨勢。當然,也有部分考生成績不夠理想,比如在中級會計考試后,有的考生提出“實際利率法”和“計算現金流量”等題超綱,并向有關部門反映要求降分,這些問題在部分網站上炒得沸沸揚揚,究其原因部分考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不夠全面、熟練、扎實,另外還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一是對考試的規則不夠重視,忽視了考試的基本要求,二是比較缺乏應試的技巧。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今年各地對考試工作組織得較好,部署較為周密,財政部于開考當天就巡視了北京考區,各地考試管理機構也能嚴格按照全國會考辦的要求組織報名、設置考場、安排監考、值班等工作,許多地區還建立了應急處理機制,處理突發事件,如山東考區對一懷孕待產考生單獨設置考場,使其順利參加考試,一方面說明考試管理機構在組織工作上下了功夫,另一方面說明了各級考管機構樹立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對考試實行了人性化管理。
關鍵詞四:查分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考試成績出來較早,可供考生選擇查分的方法也多種多樣,除了移動、聯通、電信、網通提供的短信查詢和固定電話查詢熱線外,很多省份還提供了網上查詢。但今年的考試查分可謂一波三折,反響較大,全國會計資格評價網于(以下簡稱會評網)6月28日下午3:00開通了網上查詢(有的考生在6月27日就通過電話查到了分數),但部分考生很快發現電話查分和網上查分結果不一樣,紛紛打電話給財政部門。6月29日會評網發布緊急通知:“因系統出現故障,2006年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成績查詢暫停服務,我站工作人員正在盡力調試,敬請廣大考生原諒”。6月30日會評網又發表聲明,“6月29日下午4點在數據檢查過程中發現用于轉換數據的軟件系統存在bug,可能會導致個別考生的成績在轉換過程中出現誤差,為了對考生負責,網站立即終止了上述查詢服務,并組織技術人員盡快修復軟件系統”,并承諾“對于在6月28日下午3:00―6月29日下午4:30之間查詢成績中數據有誤的考生不收取任何費用,對通過短信預定成績數據有誤的考生我們將免費重新發送”。經過會評網技術人員的緊急修復和測試,會評網又發布通知于7月1日上午10:30重新開通了部分省市的查詢服務。這次“bug事件”的發生,導致考生成績查詢結果前后不一,對財政部門的聲譽也產生了一定影響。7月28日,會評網發布了考試合格標準,初級、中級各科的合格標準全部為60分,考試查分才漸漸得已平息。
另外,根據考試結果的統計,考試合格率與往年相比基本持平,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特點就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報考人數和合格率都比經濟不發達地區要高得多,這從一定程度上也驗證了“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這句老話。
感悟:考試成績查詢關系到全國廣大考生的切身利益,但愿財政部門不斷完善查分系統,不斷總結經驗,考試查分既要及時、準確,更要做到認真、負責,千萬不要再出現類似“bug事件”的錯誤發生,保證財政部門的權威性。
關鍵詞五:發證
考試成績公布后不久,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浙江、山東、海南、深圳等很多省市便通過網絡、報紙發布公告通知今年職稱考試合格人員辦證,與往年相比工作效率大為提高。很多省市財政部門還出臺了一系列方便會計人員的措施,很多地方直接在當地的行政服務中心大廳財政或人事窗口里辦理,省去了會計人員來回奔波之苦,辦理證書不再附加職稱外語和計算機等條件,辦理手續更為簡便。上海、杭州等地還在規定日期實行集中辦理,現場領證,縮短了辦證時間。另外,對考試成績有疑異的考生,還可向當地會計考試管理機構提出卷面復核申請。這些強化服務、方便考生措施的出臺,受到了財會人員的普遍歡迎。
總結:從1991年至今,會計職稱考試報名人數每年都穩定在100萬人以上,當之無愧地可以稱之為會計第一大考,其考試綜合通過率初級會計職稱約為30%,中級職稱約為25%。與注冊會計師考試相比,這樣的通過率還是比較高的,這也正是職稱考試吸引人的一個方面,以至于很多人在注會考試失利后,又回過頭來參加會計職稱考試。現在社會上的資格認證考試很多,甚至出現了所謂的“考證一族”,但參加一種或幾種適合自己的考試本身就有一種知識乘法效應,通過一次一次的自我挑戰,一次一次的“登頂”,讓各種能力豐富到自己的知識構成中,并應用于實際的工作中,這才是我們真正要追求的。
(本文已經在《會計師》雜志發表,如需轉載,請發電子郵件與本人聯系youjun560@)
(you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