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貨幣性交易的會計處理
非貨幣性交易的會計處理
一、資料:
甲公司、乙公司和丁公司均為制造業企業,丙公司為商品流通企
業,甲、乙、丙、丁公司均系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甲公司在2000年5月發生下列非貨幣性交易業務:
1.5月7日,以外購的A材料400千克與乙公司交換B材料
500千克。A材料賬面價值每千克13元,公允價值每千克15
元;B材料賬面價值每千克11元,公允價值每千克12元。A、B
材料增值稅稅率均為17%。
2.5月16日,以本企業生產的C產品200件與丙公司交換
D設備一臺,D設備為丙公司經營用舊設備。C產品賬面價值每件1
00元,公允價值每件120元;D設備賬面原值40000元,已
提折舊15000元,公允價值23000元,丙公司另外支付銀行
存款1080元。C產品增值稅稅率為17%。
3.5月24日,以本企業生產的C產品100件與丁公司交換
B材料1000千克,丁公司購入C產品作為生產用料。C產品賬面
價值每件100元,公允價值每件115元;B材料賬面價值每千克
10元,公允價值為每千克11元。丁公司另支付差價款585元,
B產品、C材料的增值稅稅率均為17%。
假設以上經濟業務沒有發生除增值稅外的相關稅費。
二、要求:
根據以上資料編制交易雙方的會計分錄。
三、答案:
1.甲公司與乙公司
(1)甲公司
借:原材料――B材料 52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020
貸:原材料――A材料 52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020
(2)乙公司
借:原材料――A材料 55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020
貸:原材料――B材料 55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020
2.甲公司與丙公司
(1)甲公司
換入固定資產入賬價值:
20000-(1080÷24000)×20000+408
0=23180(元);
應確認的收益:
1080-(1080÷24000)×20000=180
(元);
借:固定資產 23180
銀行存款 1080
貸:庫存商品――C產品 2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4080
營業外收入 180。
(2)丙公司
①借:固定資產清理 25000
累計折舊 15000
貸:固定資產 40000
②借:庫存商品――C商品 22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4080
貸:固定資產清理 25000
銀行存款 1080。
3.甲公司與丁公司
換入B材料入賬價值:
10000-(585÷11500)×10000+(195
5-1870)=9576.30(元);
應確認的收益:
585-(585÷11500)×10000=76.30
(元)。
(1)甲公司
借:原材料――B材料 9576.3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870
銀行存款 585
貸:產成品――C產品 1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955
營業外收入 76.30
(2)丁公司
借:原材料――C材料 105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955
貸:原材料――B材料 1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870
銀行存款 585。
四、解題指導:
1.第一筆業務屬企業之間用材料交換材料,因交易雙方交換的
資產公允價值相等,因此不需要補價,交易雙方各自按換出資產的賬
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2.第二筆業務屬企業之間用產品交換固定資產,甲公司因換出
資產的公允價值高于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因此,丙公司用銀行存款
支付了補價。按修訂后的非貨幣性交易準則的規定,取得補價一方換
入資產的入賬價值為:
答案2中換入資產入賬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補價÷換出
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上式中: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計算
出的是盈利過程中的成本。取得補價應確認的收益,就是補價減去盈
利過程中的成本。
取得補價應確認的收益為:
答案2中應確認的收益=補價-(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
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
支付補價的一方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應為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
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3.第三筆業務屬企業之間用產品交換材料,因甲公司換出資產
的公允價值高于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因此,丁公司支付了補價。甲
公司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及補價應確認的收益的計算同上。丁公司換
入資產的入賬價值為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
費。
時間:2009-03-26 責任編輯:huaya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