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退市!“快公司”現金流與估值啟示
瑞幸咖啡可謂“快公司”的典范,從成立到上市僅用19個月,從上市到退市也只用了13個月。瑞幸造假背后則是“快公司”常見的現金流問題。事實證明,現金流不健康的公司發展速度越快,往往越危險,而且公司價值越低。近日,瑞幸咖啡發布聲明稱,將于6月29日在納斯達克停牌,進行退市備案,并再次為事件造成的惡劣影響向社會各界道歉。由于在4月初自曝涉及財務造假,5月19日,瑞幸咖啡發布公告表示,收到納斯達克交易所的退市通知。當時公司稱計劃舉行聽證會,在聽證會結果出爐前,將繼續在納斯達克上市。聽證會通常安排在提出請求的30至45天后舉行。6月23日,由于未能按時提交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年度報告,瑞幸咖啡第二次收到摘牌通知。26日晚,美股盤前,瑞幸咖啡宣布撤銷召開聽證會的請求。當日開盤,瑞幸咖啡股價大跌30%;開盤半小時觸發6次熔斷,股價也刷新至歷史新低。
自今年1月渾水機構發布做空報告起,瑞幸咖啡一直深陷財務造假事件漩渦。接連面臨被美國多家律所集體訴訟、機構股東紛紛密集減持股票的窘境。盡管已經通過終止涉事高管職務、對現有管理團隊進行重組等手段試圖讓公司重回正常軌道,瑞幸咖啡最終還是迎來退市的結果。不過,美股退市決定似乎尚未影響到瑞幸咖啡國內門店的正常經營。瑞幸咖啡方面在聲明中同時表示,在國內消費市場方面,瑞幸咖啡全國4000多家門店將正常運營,近3萬名員工將持續為消費者提供產品和服務。對于瑞幸來說,可謂“快公司”的典范,從成立到上市僅用19個月,創造了上市時間最短的記錄。瑞幸咖啡退市的直接原因是財務造假,但造假背后則是“快公司”常見的現金流問題。事實證明,現金流不健康的公司發展速度越快,往往越危險,而且公司價值越低。對于那些高速發展的創業型公司稱之為“快公司”(Fast Company),他們攻城略地,快速擴張自己的規模,在很短的時間里將公司做大。他們的經營理念是:“如果我們不能快速生存下來的話,那么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我們就可能會快速死亡。”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公司需要一定的速度去支撐他的發展,一個行業的領導者的生存概率也遠遠大于排在后面的公司。尤其對于一個初創型的公司,它的發展速度往往與這個公司的反應速度有關,一個“快”的公司通常要比一個“慢”的公司更有活力。但我們也同時注意到,許多“快公司”往往在快速擴張途中死掉,所謂“其興也勃也,其亡也忽也。”我們還注意到,一些“快公司”在度過了“童年期”,公開上市之后,他的公司價值也不是很高,甚至不及那些發展速度遠不及他們的傳統行業里的公司。為什么會這樣?一切皆可歸因于現金流。短期來說,現金流是指一個公司短期支付的能力,這也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現金流,長期來說,現金流則是公司創造價值的能力。正是現金流推動了公司價值的產生,只有自由的現金流才能為公司創造價值。現金流則取決于兩個核心要素:一個是增長速度,一個是投資回報率(ROI)。一些“快公司”往往看重公司的增長速度,而忽視了投資回報率。他們想當然地認為,只要發展速度足夠快,投資回報是自然發生的事。可惜的是,這并不是一件想當然的事情。在《價值評估-公司價值的衡量與管理》一書中,關于公司價值的評估有一套系統性的介紹,其核心思想就是,現金流決定公司價值。比如可口可樂和TESCO兩家公司作比較,可口可樂的發展速度要遠低于TESCO,但他們市盈率都是23倍,這是為什么?一個重要的原因:可口可樂雖然發展速度緩慢,但投資回報率很高;TESCO雖然發展速度很快,但投資回報率較低。這兩家公司的比較揭示了公司價值評估的一個重要法則。那就是一個公司的價值和它的發展速度和投資回報率息息相關,這兩者構成了一個公司的現金流,而現金流則直接影響這個公司的價值評估,公司的價值是由這個公司的發展速度和投資回報率共同決定的。
值得注意的是,一個公司的發展速度通常是有瓶頸的,高速的增長速度是不可持續的。一個公司,不管開始幾年的增長率有多么高,在經歷了四五年之后,它的發展速度都逐步回落到一個中等增長的水平。這說明,依靠快速擴張提升公司價值是不可持續的。但是,一個公司的投資回報率可以保持到相對穩定的水平上,這種情況在美國的大型公司中屢見不鮮,無論是可口可樂、寶潔還是通用電氣都是如此。這些公司所在的行業發展速度已經穩定下來,但由于這些公司的投資回報率非常高,因此能維持比較高的市值。通常來說,當投資回報率高于投本的機會成本時,增長速度越高,公司的價值越大。當投資回報率等于投資的機會成本時,增長速度對公司價值沒有什么影響。而當投資回報率低于投資的機會成本時,增長速度發反而對公司價值有負面影響。這個原理可以很好地解釋那些高速發展的“快公司”遇到的問題——他們的投資回報率甚至要低于這些投資的機會成本,因此發展速度越快,這些公司的價值反而越低。對于一個想要創造價值的公司來說,一定要建立一個好的業務模式,而且真正能夠為你的公司帶來非常好的投資回報,從而創造價值。另外,也要建立合適的公司管理體系,真正在你的發展速度和你的投資回報之間實現一個很好的平衡,才能夠真正創造價值。對于那些新行業里的公司,必須在保證投資回報率高于機會成本的基礎上,加快發展速度。只有當公司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保證投資回報率不斷上升,如果公司現在的投資回報率比較低,也必須要對公司未來的投資回報率有一個合理的預期。對于公司而言,要管理整個業務的組合:在業務不能創造價值的時候,就要將這部分業務剝離出去;如果一個并購機會能創造價值的話,你就要真正去做并購。不過,對于一個公司來說,相對于現有的業務模式,能夠真正帶來利潤的利潤模式是相對有限的。通常而言,一個公司要創造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投資回報率,通常有四種途徑。第一,依靠一個強有力的品牌,如可口可樂;第二,依靠很高的準入壁壘,如微軟;第三,依靠非常創新的業務體系,如戴爾電腦;第四,依靠非常出色的執行力,如通用電氣。因此,任何想要賺取額外利潤的公司,都要確保有一個好的業務模式。包括建立合適的業績管理體系,來推動發展速度和投資回報率之間的平衡。公司的內在價值通常由三個方面決定:一個是增長速度,一個是投資回報率,還有一個是成本。發展速度和投資回報率,誰更重要?這一問題困擾著許多創業者。對于初創企業來說,迅速擴張發展規模幾乎是他們的天然沖動,這也是他們創業的一大動機所在。他們甚至認為,一個公司的發展速度越快,這個公司的價值就越高,可惜未必如此。正如以前的分析,只有當投資回報率高于投資資本的機會成本的時候,這種增長才是有價值的。當投資回報率低于投資資本的機會成本時,這個公司的增長速度越快,這個公司的價值就越低。因為這個公司成了一個現金流的黑洞,它的價值甚至可能是負值。正是因為一些公司有意無意地忽視了投資回報率的重要性,導致公司遭遇覆轍。當這些公司的沒有足夠的現金流入時,或者現金流入的速度高于現金流出的速度,當資本快要燒光的時候,他們將面臨“失血”的危險,或者長期來看導致公司出現巨額虧損。對于這些創業型公司而言,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一定要不停地提醒自己的投資回報率。無論是“眼球率”也罷,“炒概念”也罷,如果這些不能為這些公司帶來現實的和短時間內可預期的現金收入,這個公司就是沒有價值的。不幸的是,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對于吸引到風險投資的創業者而言,也同樣存在一個公司價值評估的話題。通常來說,高的投資回報率往往比高的發展速度更有利于創業團隊,他們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因為風險投資商對他們的要求高于他們對于風險投資商的需求,因此議價能力更高。如果公司的投資回報率不錯,哪怕這個公司因為快速擴張需要投資而虧損,那么這個公司和風險投資談判價格的能力就越強。與之相反,如果公司發展速度很快,但沒有現金流產生,那么他和風險投資商之間的議價能力也會大打折扣。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有些創業者有一句說法,“投資回報率是創業者需要關心的事情,而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是投資者需要關心的事情。”對于他們來說,低投資回報率的高速發展,不過是為那些風險投資家創造了一個機會——一個清洗創業團隊的機會。本文作者:陳雪頻 楊天悅,由“管理會計知識匯”編輯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時間:2020-07-02 責任編輯:chenzhife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