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內的銀廣夏、億安科技、藍田股份事件到美國的安然公司破產案、世通公司、施樂公司虛增利潤案,證券市場的會計制度改革問題因之備受關注。誠如國際金融大鱷索羅斯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說:“(針對當前的金融市場情況)必須在會計制度方面進行改革。”因此,保護投資者利益、強化信息披露、提高披露標準,建立高質量、國際化的會計準則是證券市場規范化、國際化進程中的核心問題,也是會計制度改革的基本落腳點。
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化問題
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已大大促進了會計改革,使我國在會計國際化上取得了極大的進展。我國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一方面強調會計信息的可比性、真實性,與國際會計慣例的充分協調。在會計要素上,一是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等要素重新進行了定義,強調資產的實質是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強調負債是將導致企業現實經濟利益流出的現實義務等;二是強調對會計要素應遵循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程序。在會計原則的運用上,強調了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如對收入的確認的條件不是所有權憑證或實物形式上的交付,而是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發生轉移等實質性條件;同時強調了貫徹穩健性原則,如要求企業對資產期末計量按照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原則計量,在實現會計與稅收相分離和完善企業財務報告體系等重要方面與國際會計慣例基本一致。
另一方面,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也充分體現中國特色,這是由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現狀所決定的。在我國市場經濟尚未健全和規范的情況下,超前的引入“公允價值”,出現了很多人為操縱利潤的情況。比如說,在資本市場中利用債務重組、資產置換、相互參股等包裝上市的違法違規行為很普遍。為了抑制這種現象,新的會計制度對有關經濟業務事項的處理,盡可能地回避了“公允價值”,而強調按賬面價值計量入賬。這與目前國際上普遍采用的“公允價值”進行會計計量不同。
注會及行業的獨立性問題
由于“銀廣夏”事件使整個社會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也使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職業聲譽”受到重大打擊。
應該說“信譽危機”主要是由于社會公眾對注冊會計師不能保持“獨立性”的極度失望而引發的。資本市場需要一個很好的信用體系和一個健全的法律體系作為它基本的支持,這是不容置疑的。因為,有了好的信用體系才可以減少交易成本;有了健全的法律體系,并據此實施有效的監管才能夠真正保護投資者。對于注冊會計師行業而言,它是建立這個好的信用體系至關重要的一環,這是其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更是整個行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
促使事務所保持“獨立性”,主要應該從主、客觀兩個方面著手。立足于建立能提供“高獨立性”審計服務的制度環境分析,從注冊會計師行業本身而言,應該從改進會計師事務所的組織形式(合伙制、有限合伙、有限責任)、改進現行注冊會計師行業協會的定位、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加強行業監管和懲戒、健全“審計失敗”的行政、民事、刑事訴訟機制等幾方面著手;立足于建立自愿需求“高獨立性”審計服務環境的角度分析,應從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如建立獨立董事制度、審計委員會制度)、改進注冊會計師聘任制度(包括加強對“購買審計意見”和無理變更事務所行為的嚴厲監管)、培育成熟的投資者(包括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等幾個方面著手。
促使事務所保持和提高專業勝任能力,也應該從主、客觀兩個方面著手。從行業自律部門、準則制定部門、監管部門而言,應該在獨立審計準則、會計準則和信息披露準則等幾個方面的制度建設方面作出深刻反省,看看在哪些方面還需要作出大力改進。從近10年的會計事務所出具“非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反映的問題來看,在這3個方面的制度建設上,確實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從事務所本身而言,還應該在員工招聘的知識結構、后續教育、職業培訓等方面下功夫。
銀廣夏事件也使獨立審計準則備受關注。有人認為,簽字注冊會計師履行了必要的審計程序卻沒有發現銀廣夏管理層舞弊行為,并對現行的獨立審計準則提出質疑。
其實,全盤否定已經制定的獨立審計準則觀點是不對的,但認為獨立審計準則不需要作出任何改革思路也是不對的。目前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是,在審計時間和審計收費的限制下,有時根本不可能按照獨立審計準則面面俱到,因此,一開始就將審計風險置于重要位置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尤其是遇到特殊業務時更是如此,如注冊、經營、上市地處于不同地區的,涉及境內外交易的公司、主要業務依賴單一客戶或供貨方的公司、主要依賴與關聯方顯失公允交易的公司。事實上,國外會計師事務所早已經轉為風險導向審計了,而我國的獨立審計準則當然在不少地方考慮到風險的因素,但應該說,更多的仍然是制度基礎審計。所以,對我國的獨立審計準則進行適當的修訂也是很有必要的。很多時候,事前的風險判斷應該更為重要,也更有效率。
證券市場是實現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的場所。如果上市公司提供的是虛假的財務報告,將誘導社會資源向績差公司投資,扭曲市場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的功能,進而損害投資者的利益。一旦社會投資者對市場失去了信心,接踵而至的是資本市場的崩潰,因此虛假的會計信息將動搖我國證券市場之基石。因此,加強會計信息監管,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已經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永恒主題。(人民日報 胡振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