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車輛購置費征管辦公室 趙如濤
誠信已成為時下熱門話題之一,去年高考作文就以誠信為內容,今年剛剛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也將誠信作為重要內容之一。會計業的誠信也被廣泛關注,從中國的銀廣廈事件,到美國的安達信事件,無不對會計誠信提出了質疑。如何重建會計行業的誠信是我們面臨的緊迫問題。
一、會計誠信的含義
誠信是指誠實、守信。誠實,是指言行跟內心思想一致,不說假話,不做明知不對的事情。守信,就是講信用,不失信,"言必信,行必果"。
會計誠信是什么呢?朱櫧基總理在給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題詞"不做假賬"作了最好的詮釋,即根據原始憑據按會計準則、原則記帳、編制會計報表及審計等。
二、不誠信的危害
(一)危害市場經濟秩序
市場經濟是一種信用經濟,沒有信用,市場經濟就無法維系。如果大量的會計資料失真,直接影響國家稅收、導致各項經濟指標失真,最終導致國家經濟政策與實際的偏離,影響國家的方針政策,危害市場經濟秩序。
(二)危害投資者
對于中小投資者而言,他們投資的主要依據是經審計后公布的會計報表,而會計報表的失真,將直接導致投資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作為最大的投資者-國家,損失更為慘重。
(三)危害會計人員自身
孔子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個人交往中不誠信損害人際關系的和諧,致使人情淡薄。而會計人員不誠信,輕者不得從事會計職業,重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2001年8月初,銀廣廈通過偽造金融票據等手段,虛構主營業務收入和巨額利潤,為其出具嚴重失實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深圳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東窗事發,其執業資格及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許可證被吊銷,簽字的兩名注冊會計師被嚴懲就是例子。
三、不誠信的原因
(一)市場經濟制度
市場制度的基本原則就是優勝劣汰,最終加劇貧富懸殊,少數人獲得較大利潤而使多數人走入困境。經濟上的弱者,在競爭中處于弱勢,執行對于強者有利的誠信原則,若獲得相同的利益,付出的成本將遠遠大于經濟上的強者付出的成本。他們為了生存或者改善競爭地位而不被淘汰,只有采用不誠信的辦法,才能完成原始積累或擺脫困境。
(二)利益驅駛
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基本目標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非常膽壯起來。……有50%(的利潤)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有100%,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有300%,就會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絞首的危險"(《資本論》第一卷第839頁)。一些企業的管理層,在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下,失去了理性,走上了唯利是圖的道路,就會不擇手段,圖謀攫取不義之財,做假賬,編假報表,串通作弊,虛報利潤,制作虛幻的高速成長,來蒙蔽監管者,欺詐社會,嚴重損害國家和社會公眾的利益。
(三)制度不健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主要通過各市場主體之間的相互交易來進行,信息量空前增大,且瞬息萬變。加上我國目前市場機制尚未完善,沒有形成一套有效機制來保證信息的公開、公正和有效傳遞,這就使得市場交易主體及投資者,所了解的信息不對稱,給不誠信和欺詐提供了可能。
(四)處罰不力
《公司法》第212條規定:"公司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出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的,對直接負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會計法》第45條規定:"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還有不少條文只是羅列"不得"有這樣或那樣行為,卻沒有給出"違反了怎么處理"的后文。這類條文的規定,明示了造假行為預期"成本"的上限,不僅威懾力不足,反倒起了"鼓動"作用.
四、措施
(一)加大宣傳、教育力度
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使全社會的人們都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強化誠信光榮、不誠信可恥的觀念,形成誠信者受尊重,不誠信者遭鄙視的社會氛圍,使"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取之有害"深入人心。
會計誠信的關鍵是企業的負責人以及能夠控制企業負責人的政府官員,因為他們掌握著會計誠信的支配權,因此他們是誠信教育的重點。
(二)健全制度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并建立從業人員個人的信譽檔案,對其執業狀況、守法狀況、等進行嚴格的登記,守信者受鼓勵,不守信者受懲罰。鼓勵媒介披露不講誠信的人,對不守誠信而造成嚴重后果者,不僅要在經濟上追究其責任,還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三)加大處罰力度
據中央新聞報導:美國總統布什于7月30日在白宮簽署了公司改革法案,從而使打擊公司欺詐活動、加強對財會業實行監管的措施變成了法律。這項新法案出臺的直接原因是近來美國公司財務欺詐事件不斷曝光,美國股票市場出現信用危機。
法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對公司財務欺詐人員實行刑事懲罰;設立一個獨立委員會來監督會計公司;限制會計公司為被其審計的公司提供咨詢服務;禁止公司為高級管理人員和董事提供個人貸款;同時針對金融分析人員做出一些新規定以防止產生利益沖突。
借鑒外國成熟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修改、完善相關法律和規章,加大對造假者的處罰力度,使其造假的預期的成本遠遠大于其造假的收益,并根據《會計法》的規定追究單位負責人的法律責任。
單位:山東省車輛購置附加費征管辦公室
作者:趙如濤
郵編:250002
地址:濟南省舜耕路19號
電話:0531--5693176
電子郵件: rtzhao@sohu.com
(感謝 趙如濤 同志投稿,其他媒體如要引用請與作者本人聯系。歡迎投稿,投稿信箱:tougao@jscj.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