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昭國 周長杰 趙明懷
摘要: 企業吸收負債,可以創造新的效益。科學計量,按約清償負債,能提升企業信用;負債失控,可能給企業和社會造成損失。加強負債管理,也是企業會計誠信建設的具體體現
關鍵詞:加強 企業負債 管理
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企業為了生產、經營需要,產生一定的負債是必然的。負債政策運用得當,會增加企業活力,促進企業發展。負債如果失去理性,或負債行為失控,也會影響正常的生產和企業管理、會把企業拖夸。因此研究和掌握企業負債是企業管理者和債權人的必修課題。
一、負債的產生
負債的載體是資產(勞務)或資源。我們知道負債是由下列因素生產:1、有組織的勞務活動所產生的:應付工資、其它應付款、應付福利費等。2、企業采購活動產生的:應付賬款、應付票據等。3、預收銷貨款等活動產生的預收工程款,預收銷貨款。4、借款(融資)等活動產生的:短(長)期借款、應付票據、長期應付款,其它長期負債等。5、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對投資人、企業職工、債權人、國家等方面的負債:應付投資者利潤、預提費用、其它應付款、其它應交款、應付稅金、其它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等。所有這些過去的交易事項都形成了企業的現時應付義務。
二、負債的確認和計量
負債是有形資產或應付義務的價值反映,是一種他權。負債的確認,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應該訂立制度,規范負債確認工作。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的負債項目不得漏項少記。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不相關的負債不得發生與挪入。負債的認定、記賬屬于財務管理范疇。但企業管理者在管理企業負債時,必須逐項分析,研究其所要負債的利、弊;研究其負債周期、規律;以及研究如何利用負債為生產經營活動服務。而且必須切實注意掌握好負債的確認和計量,決不能讓負債成為企業的包袱,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
要掌握好負債的確認和計量,首先是要審核負債可行性。對負債產生必須要事前審核,審核過程是一個計算論證的過程,經過審核當立則立,不當立,則否。如投資(購買)大型生產設備,其收效大于投資成本及運行費用,則可以購進。如果租賃與購買比較,在經濟上更合算,則應優先選擇租賃方案。這樣就可以有效控制物料采購產生的負債;如企業作宣傳:則要依據企業的知名度、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來全局考慮,如果企業的知名度已經很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已經很大,就可以少作、或不作企業廣告宣傳,這樣可以少產生應付廣告費;如發生或出現事故等原因產生賠償、賠款:應先找保險公司理賠,就可以減少企業承擔的債務。經過這些審核,都可以使企業盡可能少承擔或不承擔負債義務;再如企業應繳國家稅收,也要審核,如不及時足額繳稅、就要承擔滯納金、罰款等。由此看來,審核負債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從社會上出現的危害經濟秩序的腐敗現象看,少數用心不良者搞垮企業也往往首先是通過虛增資產(費用)或虛列負債,進而盜走企業資財,使集體資產流入了少數人腰包,"出現富了和尚窮了廟"。因此審核是確認負債的基礎,要事前預測,嚴格審核。不能由企業承擔、履行的負債義務,不得列為企業的負債。實踐證明只有首先抓住了審核,就可避免"牛過了河拽尾巴"的現象發生。
要掌握好負債的確認和計量,其次是要審核負債的償還期及應承擔的衍生成本。即利息費用、商譽影響等。短(長)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等除了計量賬面應付債務金額外,還必須計算持有負債期間應承擔的利息費用,手續費等。負債的計量必須合法、準確,有章可循,不可多列,也不得少計、漏計。要真實、準確、及時地在會計報告上披露,并在規定期內按章結算,償還債務。這樣對經營者、職工、投資人、債權人等才公正。才能體現企業會計工作誠信水平。
三、負債"度"的探究
會計界研究負債通常用的指標是:
1.資產負債率=總負債/總資產×100%
2.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3.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4.現金流量=現金總流入量-現金流出總量
僅有這些指標,只能了解企業負債的表面現象。企業可負債的"度",各個行業、各個企業、各個時期,是不盡相同的。企業負債"度"是個新課題,也是難題,受各種因素影響。而負債程度適應國民經濟發展和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最重要。
(1)粗放型發展條件下,可以不考慮負債程度。如圖(1)圖略
圖(1):負債增加、效益不增加
(2)集約型(效益型)條件下,一定要研究負債"度"。如下圖:(2)圖略
圖(2):負債限量增加,效益上升,回報率高。
生產規模適當增加,負債限量增加(如不超過資本金總額),效益同步上升,回報率高。
企業確定舉債有以下基本原則:
1、如果舉債對企業效益沒有作用,那么,不舉債。
2、如果舉債對企業效益只有很小影響,只能少量負債。
3、如果舉債對企業效益有相當大好影響時,可以舉債,但必須研究舉債的"度"。
假定資產負債率在50%時,總資產規模2000萬元。其中凈資產(資本金等)1000萬元,總負債為1000萬元(流動負債700萬元、長期負債300萬元)。若1000萬元資本金須產生經營成果100萬元效益(考慮資金占用費)、1000萬元負債須產生經營成果80萬元效益,這時要求企業稅后利潤為180萬元。換算出:稅前利潤總額為275萬元。當產值利潤率是5%時:企業年產值則是:5500萬元。月產值為458.3萬元,日產值為20.83萬元(按法定工作日排出)。若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就要審查投入項目,分析新的負債對企業產生的影響。負債是否在即時償還能力范圍內(增加的速動資產可足以償還流動負債),可以適當擴大規模。如果,擴大規模后,企業不能屆時償還增加的負債,或有損企業自身信用,這樣的負債應予拒絕。上世紀90年代我市一直屬施工企業為擴大企業規模,致使負債率高達90%,90年代后期因建筑市場變化,該企業立刻運轉失常,最后造成企業解體重組,大量職工下崗失業。由此可見,企業寧可不擴展生產規模,也不能輕易舉債。
四、負債增加的前提
企業增加負債前提有這樣幾點:
1、增加負債必須是作用于企業生產活動的勞務、資產(資源);
2、增加的負債必須是有效用的資源流入企業,這些資源能夠給企業帶來未來經濟收益并可以公平、準確、及時計量,符合列為負債的條件;
3、增加的負債必須是企業可控制和駕馭的,并能以自身的資產、勞務或其它經濟資源來清算或償還;
4、增加的負債及衍生的成本或費用也可以準確、公平地計量,負債的償還期是企業可以接受或消化的。
增加負債如果背離以上原則,就成了盲目舉借、負債。這就必然會導致企業管理混亂,企業信用下降,經濟效益流失。例如,我市某企業一工程處,九四年在山東濟南承建一項工程。總價2500萬元左右,甲方要求先期墊付資金800萬元。該工程處當時有可動用貨幣資金200余萬元,機械設備與周轉材料均不需再購置。當時估算此工程有8%的產值利潤率,扣除一年墊付資金利息尚有盈利。于是該公司通過銀行貸款和集資,負債開始施工。但因甲方資金不能及時到位,造成實際墊資高達1200余萬元,出現近千萬元的負債。加上甲方后期工程款拖延,嚴重的資金短缺,使先期負債不能及時償還,后期施工運轉失常。負債失去控制和駕馭,造成最終負債成本遠遠大于工程收益。最終致使該工程處不能維持正常的企業運轉。這種結局是企業經營者、職工、企業投資人、債權人所不想出現的。
因此,研究企業負債的"度",加強企業負債的管理。是與加強企業權益管理、企業資產管理并重的深層次課題,是經濟管理機關、企業投資人、企業經營者、債權人都須深化研究的對象。只有找準負債的切入點,用活用好各項經濟政策,才能確保企業的健康發展,經濟效益穩步上升。
五、負債的日常管理
在日常企業管理中,往往一些企業只注重資產的管理,而忽視負債的日常管理,為了使企業的財務管理提高一個層次,有必要對負債進行這樣幾項日常管理。
1、負債登記的管理
因為負債是勞務或資產的價值表現,勞務或資產是負債的載體。當資產或勞務在企業活動中出現時,就須按章審核,及時記賬。與企業不相關的資產或勞務不得作為企業負債而由企業承擔義務。
2、負債結算的管理
負債的結算必須遵守合法、有據、有序的原則,按照會計準則、財務規定、以及合同、企業規章制度等規定執行,做到準確、公平、及時,手續齊備。如出現違章、舞弊,要依法糾正。要發揮企業職工和工會組織的監督作用。
3、企業負債的檢查
負債的檢查是一項經常性活動,債務人要主動與債權人聯系,定期核對和清償債務,確保債權人利益完整及債務人企業信用度。這樣,債權人可以及時收回資金,債務人可以得到較好的信譽(無形資產)。營造出企業經濟和諧發展氛圍,使交易各方都能贏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4、舉債結果的測評
企業應對應用負債的績效全面測評。以舉債結果對生產的影響,對產生的效益、創造的增加值等負債經濟功能,以及對生產的保障程度等進行全面測評分析。再運用現代管理技術進行測算。進而總結經驗,為完善管理,運用負債政策促進企業發展,創造更多的效益。
綜上可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生存、發展都與負債相伴。負債駕馭控制得當,可以給企業發展、壯大增加動力;負債失控,必然影響企業健康發展、穩定和信譽,同時也會給企業、債權人、國家造成損失。因此,企業要健康發展,就必須控制好負債,管理好負債。企業的經營者要正面對待負債,正確核算負債,按期清償債務,增強企業的誠信建設,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財務人員應以人為本,勤學多算常總結,務必念好控制負債這本"經"。
作者:江蘇江都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孔昭國 周長杰 趙明懷
聯系電話0514-6188235 電子郵箱 2005kzg@163.com
郵政編碼 225202 地址 江蘇江都市建工大廈
(感謝作者向江蘇財經信息網投稿,其他媒體如要引用轉載必須征得作者本人同意,否則責任自負。本站采用的稿件僅出于信息交流的目的,不代表網站的觀點,歡迎賜稿,歡迎批評指正。投稿信箱:tougao@jscj.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