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變記賬方式的同時,新會計準則將增大通信企業與國際規則的接軌力度,增強企業對市場需求的敏感,提升創新研發能力,對國內運營商“走出去”也將起到助推作用。
一場新的革命正在通信企業中悄然展開。這次變革并非來自技術層面,而是發生于作為企業根本性制度之一的財務會計制度。
2006年2月15日,中國財政部與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聯合頒布中國新會計準則,并于今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中實施,其后將逐步推廣到所有國內企業。包括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在內的國資委下屬24家大型央企也將成為首批實施企業。
在接下來的幾周內,一份新面目的財報將出現在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興通訊、大唐電信、亨通、烽火、波導等企業的投資者面前。
規則之變:與國際接軌
此次頒布的新會計準則,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同時充分考慮了中國特殊的經濟環境和會計環境,其中重要的內容是:較多地壓縮了會計估計和會計政策的選擇項目、限定了企業利潤調節的空間范圍,規范和控制企業對利潤的人為操縱,從而達到夯實企業經營業績,提高贏利質量的目的。
“世界邁一步,中國跨三步”,這是對中國經濟增長形象的描述。從1978年到2004年,中國CDP年均增長高達9.4%。根據2006年的經濟增長率和人民幣匯率變動來看,中國將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已經融入到全球經濟血脈里,這就要求會計制度也必須跟上國際步伐。
對于國內通信企業,特別是運營商而言,加入WTO的5年保護期即將結束,未來勢必更廣泛地融入全球通信業的格局當中。而新會計準則為通信企業提供了一套可以與國際對話的“標準語言”。在不遠的將來,通信企業將有望建立起符合國際會計準則且賬目清晰的報表體系,從而大大減少其海外融資時重編財務報表的成本,減少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的障礙。
市場策略之變:去偽存真
新準則在修改會計記賬準則的同時,對企業的經營活動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靠在財務報表上“搞小動作”,運用沖回、計提等手段虛增利潤的方式將不再有效。
通信企業作為國內企業的組成部分,也將不可避免受到新準則的影響。比如新準則在存貨計價方面,取消“后進先出法”,一律采用“先進先出法”。這一核算辦法的變動,將使企業的當期存貨耗費用,反映的都是實際的歷史成本,而沒有人為調節因素。便于對企業的經營業績進行分析和比較,提高了會計信息的使用價值。
對于國產手機廠商來說,在手機原材料價格持續下滑的情況下,“后進先出法”將減少利潤空間,如果當期的存貨數量較大,計提的跌價準備將不能沖回,這就將企業的真實贏利狀況公諸于眾,也迫使企業努力降低存貨水平,開發更多適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實現收益的穩定增長。
新會計準則也迫使手機廠商開始尋求產業鏈上的新合作方式,定制成為他們獲取穩定利潤的重要方式。如今,波導、聯想、中興等國內知名手機品牌,都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建立了定制合作關系。此外,國內手機廠商的定制觸角還伸到了沃達豐、AT&T、法國電信等全球頂級運營商,為國產手機打開了新的市場空間。
戰略之變:以內涵促增長
除了市場層面的變化,新會計準則在推動通信企業增長方式的轉變上,也將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研發成本資本化”,規定企業前期開發階段的支出可以資本化,并計入企業的無形資產,增加企業的資產總額。這將促使通信企業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創新研發中,從而提升企業的總體技術實力。
目前,中國通信設備制造企業的研發比例普遍低于10%,而國際巨頭一般都達到了20%左右的水平。研發資金的不足,直接導致了產品競爭力的下降。在上個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2G時期,因為國內通信制造企業實力有限,研發能力不足,制造工藝落后,致使大量的設備訂單悉數落入歐美通信巨頭的囊中,極大地限制了中國通信產業的自主發展。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財務制度而言,按照舊的會計準則,大量的研發投入將會嚴重影響投入當期的企業利潤額。而新會計準則實施后,這一局面將發生改變,國產設備制造企業將增加研發的投入量,進而提升產品競爭力,與國際更加接軌。
此外,新會計準則還規定了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時間為年末。并明確規定,簡直準備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這將有效遏制設備制造企業利用減值準備調節利潤的事情發生。同時將促進通信設備企業的經營更加精細化,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確管理。
就此而言,新會計準則給通信企業帶來的影響將是全方位的,它以財務制度作為切入點,將漸次影響到企業的市場經營、研發投入,乃至發展策略。或許,這些影響目前還未完全顯現出來,但一場漸進式的革命正在悄然發生。改變,不會來得太遲。(通信產業報 王冀 2007-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