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企業內部控制規范的“基本規范”和17項具體規范正在征求意見,近日,財政部副部長王軍指出,要順時應勢,集思廣益,加快推進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建設。他還提出了內控規范建設工作的五條指導原則。
王軍指出,推進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是健全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之后的又一項重大系統工程,在這個過程中要牢牢把握五項基本原則:
一是既要順應國際趨勢,又要符合中國實際。王軍說,在內部控制先進理念和技術方法方面要緊緊跟上國際潮流,與國際發展趨勢保持協調;在具體控制要求方面要扎根于我國經濟、社會、法律、文化環境和企業鮮活實踐,條款設計和文字表述要符合中國企業的管理理念、思維和行為方式。
二是既要總體設計,又要局部突破。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科學合理的總體設計是基礎,局部的攻堅和突破是關鍵。因此,在修改和起草內部控制規范時,首先要勾畫出內控體系藍圖,對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結構框架和項目構成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確保起草工作朝正確的方向穩步、有效地推進。
三是既要立足重點,又要規劃方向。王軍指出,以風險為導向的全面內部控制是內部控制國際發展趨勢,要從戰略高度把握這一發展方向,并在基本規范中加以體現和確立。現階段我國內部控制規范建設則應立足資本市場監管的迫切需要,以確保財務報告真實可靠為重點,強調解決實際問題。
四是既要細化操作,又要提煉精簡。在具體控制程序表述上,要細化到實際可操作的要求;在體系構成上要適度精簡,將共性或相通的具體規范加以濃縮提煉,避免內容重復、體系繁瑣。
五是既要考慮法規強制性,又要考慮實務指導性。借鑒國外內部控制監管的實踐經驗,我國內部控制規范的實施應給企業留有充足的試行期、培訓期和完善期,待實務上形成較為成熟的經驗后,再體現、上升為法規的強制性要求。
王軍表示,內部控制作為公司治理的關鍵環節和經營管理的重要舉措,在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從現實情況看,許多企業管理松弛、內控弱化、風險頻發、資產流失、營私舞弊、損失浪費等問題還比較突出。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將會嚴重影響我國經濟運行質量,也難以達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實現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目標。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跨國資本流動的增速,加快創新內控制度建設,嚴格內部制度有關的監管措施,日益成為世界性話題,并逐步形成全球共識。不少國家或地區通過立法強制要求企業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并使之成為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通行證”。同時,從政府會計管理部門的角度看,如何全面做好會計監督工作、為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順利實施“保駕護航”,成為新形勢下急需研究解決的新問題。加快建設和實施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恰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一項重要措施和必要抓手。
他說,目前設計的內控制度體系包括內部控制規范、內部控制評價規范和內部控制實施辦法。其中,內部控制規范又包括基本規范、具體規范和應用指南等。這是一個大的體系,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科學論證,充分聽取意見。與企業會計準則相比,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更強調與特定的環境、文化相適應,照搬照抄,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成為企業的負擔。只有認真總結自己的經驗,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才能切合實際,才會有生命力。
據了解,正在征求意見的《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基本規范》共分8章,包括總則、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措施、信息與溝通、監督檢查、組織實施和附則。具體規范的設計主要以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為主線,涉及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和其他方面的控制(如對符合企業經營目標的控制),初步擬定為26項。其中,17項已起草完成并對外公開征求意見;9項正在抓緊研究起草之中。(中國財經報 李京 2007-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