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荏苒,入行十年轉眼過去了,從行業的谷底進入,堅持到今天。身邊的同事有的離開、有的高升、有的落魄,而經歷過的一切浮華其不過是過眼云煙!
偶爾閑暇之時,喜歡泡一杯清茶,聽聽侯德健的《歸去來兮》,老婆經常嘲笑我說三十多歲的人,整的自己和一個老頭一樣~
的確是這樣,從一個充滿熱情朝氣卻在現實生活中一文不名的小伙子,成為了一個在這個行業里生存下來并活的有滋有味的業務骨干,這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自己才明白是怎樣的滋味~
要做事,先做人!
沒有這一條,無論多么高的學歷多么強的能力,最終也是要被社會淘汰,無論那個行業~
其次,注冊會計師行業絕對是一個朝陽行業,社會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中介機構的專業服務,而這種專業服務,不但需要品牌的支撐,更需要從業個人的執著和與人為善的慈悲心~
老師給我留下的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好的會計師不一定是好的審計師,但是好的審計師,一定是好的會計師~
這些年一路走來,我的總結就是:會計是一門偽科學~
而審計,實質是一種信托責任,不要隨便說哪個審計師沒有獨立性,委托對象不同,他的產品服務對象自然不同,結論也必然不同~
所謂的超然獨立,無論古今中外,那都是夢想而已~
現實很殘酷,但是我們必須去面對!
我帶的新人很多,每次我都只觀察三點:
1、待人接物的語氣和眼神,如果唯唯諾諾、眼神飄忽,如果說幾次不改,我以后絕對不帶;審計組的人員,依靠的是良好的溝通和彼此的信任,而語氣和眼神能夠反映一個人的基本素質~
2、對于工作失誤時的態度,如果發現錯誤之后推諉扯皮,對不起,咱們不是一個戰壕的~
3、底稿的整理,包括字體的規范、標點符號、半角圓角,細節決定成敗,你連這些細節都不能及時改正,如何能夠在審計現場那么短的時間里發現蛛絲馬跡的風險呢? 查看全文
亂彈一個“土CPA”的執業三重境界
第一季:引子――出處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此源自于宋朝一老禪師,“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乃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禪宗修行的三重境界。
第二季:套用――執業三重境界
初階――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行業認識方面:初入行業只認識到表象,對行業充滿希望、期待;可以成為令人羨慕的高級白領,還做著致富夢。
執業方面:進入審計現場了解環境、取得資料、開立底稿、確定報表未審數。
二階――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行業認識方面:通過幾年的工作學習,無數項目的歷練,體會到現實與原來對行業的認識有差距,且差距不小:行業本身就有等級之分,認識了雙重審計、H股審計牌照,還有洋土之分;行業內部壓價競爭,企業得利,名聲逐日下降;執業團隊間合了分、分了合(做大做強);管理層不給員工升級加薪、加班不給錢可以有無數的理由;在企業面前CPA不敢大聲說話,原則為利益讓道;加班沒商量,致富有難度。呵呵
執業方面:以應有的執業謹慎和懷疑態度,深入企業基層,經過現場觀察,分析行業、企業、各項交易業務資料,絞盡腦汁盡一切可能取得內外部證據,重新認識后發現事實并非如企業管理層所聲明那樣;企業為了指標、獎金、貸款如此等等,迫于領導壓力財務人員可能會出現重大會計差錯。下一步需要溝通,寫調整分錄。
三階更上一層樓――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行業認識方面:這是中國特色,這個行業可能是土洋結合的產物,有太多的潛規則;執業團隊也要生存,不順應潮流就可能出局,連五大(現在是四大)洋團隊都被本土化了,國內的也只好如此;行業內能致富,但可以致富的人數不多,更多的是為了生計;呵呵,為了養家糊口還得混下去。
工作方面:當我們了解了管理層的意圖,知道了交易的本質,就應還原交易的本來面目,多數情況下堅持原則調整財務報表,重新披露交易內容;有少數被審計單位手眼通天,可能會直接找合伙人溝通,后果就不堪設想了,所以現場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保持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