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概念股被獵殺:警示大于影響
一家中國概念股和做空機構上演的防守反擊戰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圍觀者。
6月20日,在研究機構渾水網站上發布的一份題為“TheTiesthatBlind”的研究報告再次把矛頭指向嘉漢林業……短短幾個月時間,就有十多家中國概念股被國外做空機構“獵殺”。
不過,對打算赴國外上市的中國企業、對本土會計師事務所而言,這些中國概念股被“獵殺”的警示或許比其造成的影響還要大。
它們為何倒下?
“民企出事,或是中美文化碰撞的結果。”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概念股被停牌或者退市,公眾開始以更加理性的視角來看待這波慘痛“行情”。
業內專家分析說,在美上市的數百家中國公司中,被“獵殺”的都是民企。這些民企在中國嚴苛的審批制下難以獲得上市機會,于是紛紛轉赴海外。這些民企多以反向收購方式上市,但美國資本市場的做空機制卻讓它們付出了血的教訓。
到目前為止,“獵殺”這些中國概念股的方式不外乎兩種。
一種是被像渾水、Citron這樣的做空機構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存在欺詐行為,承擔審計的事務所見機行事,為了撇清責任提出辭職。如德勤在審計東南融通時發現它被Citron揭發,遂遞交辭呈,并公開說明理由:公司所指的部分交易不存在;之前的對賬單是偽造的;存款余額與之前的對賬單有出入,公司賬目有很大差異;公司隱瞞了巨額貸款。
第二種情況是被審計師舉報。中國世紀龍傳媒、納偉仕智能媒體、岳鵬成電機和中國智能照明均被其審計師MaloneBai鄄ley揭發而上演戲劇性的一幕。
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崔學剛1年前就在關注中國海外上市民企情況,如今發生的一幕幕慘劇證實了他此前的猜測,即很多民企走出國門是為了緩解在國內市場的融資約束,其財務狀況肯定“不如表現的那樣好”。
不過,崔學剛目前對海外上市中國民企的研究熱情更加高漲,他關注的不僅僅是它們的財務狀況和上市動機,更關注那些幸存的中國概念股為何能夠繼續前行,包括這些公司的價值理念、專業模式效應等。
中國概念股并不是首次被做空,事實上這至少是5年來的第3輪了,而且據知情人士稱,美國小公司造假也實在太多。中國概念股的幸存者或許將備受各方關注。
反面案例為本土所“用”
此輪中國概念股出事,美國會計師事務所無論如何脫不了干系。不過,這不僅給打算赴國外上市的中國企業,也給中國本土所的風險培訓提供了警示。
就在不久前,還有一家生產預制件的建筑材料企業想到美國資本市場上市,美國某會計師事務所建議這家企業在此之前重新做一遍賬。于是,該企業找到江蘇一家中小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小徐。
在小徐眼里,這是一家效益比較差的企業,其雖說有1000萬元存貨,但沒有往來,也無法進行函證,需要重新做原始憑證。實際上,這家企業就是想請小徐幫助“理賬”。最后小徐拒絕了這筆生意。
小徐告訴《中國會計報》記者,其實她看到這個企業的情況后就很納悶,這樣的企業怎么可能在美國上市呢?“它沒有規模,所屬行業也不在環保高科技之列,相反還有一定的污染,處于手工作坊式生產階段,而且其賬務混亂。”聯想到中國概念股屢屢被獵殺,小徐馬上反應道,這家企業可能又是被“掮客們”忽悠了。
對于此前關于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披露在美國上市的約340家中國公司都在使用幾乎不知名的、人數均在5人以下的小型美國審計公司,小徐十分詫異:“僅審計一家600萬元資產規模的企業就需要4個人左右,何況是輔助上市呢?”這段時間,小徐一直在反復琢磨風險意識問題,她說,她所在的事務所盡管不大,但一直在堅守原則和底線,對于提供假驗資報告的事肯定不做。
中概股事件確實正在引發中介機構專業人士越來越多的思考。信永中和是一家國內排名前10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其合伙人郭晉龍告訴記者,每年6月,信永中和要對每個合伙人完成的上年審計項目進行交叉檢查,還要開展集中的風險培訓。而今年中國概念股的教訓,已經成為此次風險培訓的重要內容。
時間:2011-07-08 責任編輯:wuche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