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應對流動性管理難度加大的壓力
央行日前更新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顯示,4月份外匯占款升至273630.89億元,新增2943.54億元,高于3月份的新增規模。至此,金融機構外匯占款自2012年12月份以來已連續5個月增加。今年前4個月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更是達15097.41億元,此前數據顯示,2012年全年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總額僅為4946.47億元。
采訪中,來自招商銀行的分析人士表示:“4月份新增外匯占款保持高位增長在預期之中,除貿易因素外,主要是受人民幣4月份持續升值、中外利差客觀存在等因素的影響。”另有市場人士認為,相較4月份人民幣“一路向上”的升值走勢,外匯占款并未如預期之中那樣較3月份有大幅度增加,這可能是由于央行管控力度減小,更多通過市場操作消化掉一部分外匯,這樣流入的資金就沒有表現為外匯占款。
我們注意到,進入4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和即期匯率接連刷新匯改以來新高。盡管監管層已經著手加強資本管制,但市場預計,只要人民幣的升值趨勢不改,跨境資本就會以各種方式進入國內,外匯占款短期內也不會出現大幅波動。
“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短期內升值難以避免,加上國外央行集體降息,更進一步加劇了中外利差,5月份新增外匯占款應該會維持在2000億元左右。”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預計。
此外,不少市場人士表示,4月份外匯占款仍處于較高規模,在考慮了4月份貿易順差加上FDI等成分外,不排除有“熱錢”流入。今年以來,新增外匯占款已經超過1.5萬億元,資本持續流入中國的態勢十分明顯,其中“熱錢”的規模雖然無法具體估計,但其規模也不可小覷。
有專家就此表示,熱錢是一種對沖短期的套利行為,由于目前人民幣升值跟我國經濟發展態勢、貿易進出口情況、產業升級轉型的現狀發展不吻合,這使得近期人民幣升值帶有很大的“虛假性”,進而產生的結果是投機套利推動人民幣升值,而非實體經濟發展推動人民幣升值,這使得今年以來“熱錢”的進出更具投機性和短期性特征,這一現象尤其值得警惕。
近期以來,面對外匯占款的持續高位增長和市場流動性整體寬裕的現狀,監管層連續出手對沖過剩流動性。繼不久前央行時隔17個月重啟央票發行后,5月14日,央行發行了今年第二期央票,發行量上升至270億元,同時展開了520億元28天期正回購操作。5月16日,央行發行2013年第三期央票,期限3個月,發行量170億元,并開展了規模為400億元的正回購操作。管理層連續開展公開市場操作之舉,也被市場解讀為加強流動性管理的有力舉措。
與此同時,不久前的5月6日,國家外匯局發布新規,從加強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加強對進出口企業貨物貿易外匯收支的分類管理等多方面嚴控外匯資金流入,旨在加強資本流入管理,對虛假貿易、套利行為起到限制作用。
“總的來看,當前流動性管理的難度正在加大,一方面,外匯占款持續大規模增長將給貨幣政策調控帶來不少對沖壓力,短期資本的不斷流入導致管理層必須通過出臺一些收緊資金面的措施來抑制流動性過多對經濟發展、物價和房價的影響;另一方面,國內經濟發展存在的諸多不確定性又使其期待貨幣政策維持中性甚至偏于寬松,市場上時有關于'降息'的預期和呼聲也正基于此,貨幣政策操作陷于'兩難'境地,這就需要進一步增強政策的前瞻性和靈活性。”上述招行分析人士表示,“預計近期央行仍將通過靈活的公開市場操作,進一步加大正回購和央票發行力度來消化過剩的流動性,確保流動性穩定。”而央行在新出爐的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也明確指出,下一階段要“把好流動性總閘門”。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除了“資本流入壓力加大”這一風險需警惕外,來自美聯儲的“可能提前退出第三輪量化寬松措施(QE3)”的消息也值得關注。業內人士提醒,我國需高度關注QE3提前退出可能給我國市場帶來的沖擊。如果美國方面明確QE3退出的時間和具體計劃,這就意味著全球投資者必須修正此前對流動性寬松的樂觀預期,因為寬松流動性預期一旦迎來拐點,此舉可能導致資金大量外逃、返回美國市場,我國市場也因此可能在經歷了資本大量流入后再現資本集中流出的現象。總之,近期資本流動的形勢異常復雜,資本流動“大進大出、快進快出”的格局可能正在形成,這需要我國相關部門及時研究并積極應對。
時間:2013-05-18 責任編輯:zjjs_cj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