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頂層設計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早在十年前就曾寫入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的命題,終于有了更為清晰的頂層設計。
2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時強調,京津冀要努力實現一體化發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勢,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這是迄今為止習近平對京津冀一體化最為全面系統的闡述。
習近平就具體推進工作提出7條要求,包括編制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規劃、加快推進產業對接協作、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以及構建交通網絡系統,等等。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獲悉,在本刊1月20日刊發《新版“大北京”》專題后,1月24日,習近平在對北京市2014年主要工作所做的重要批示中,要求北京市要深入研究新時期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著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市隨后兩次組織集體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的批示。
種種跡象表明,以北京修改城市總體規劃為契機,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將在體制機制建設上邁出實質性步伐。
把脈產業競合
在習近平提出的京津冀協同發展7條要求中,前兩條分別在“規劃”和“機制”層面強調了頂層設計的作用;余下5條,則分別從產業分工、空間布局、環境生態、交通網絡和統一市場方面分別明確了具體意見。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注意到,在2月25日習近平就推進北京發展和管理工作提出的5點要求中,也對北京優化三次產業結構作出了明確指示,指出北京作為首都,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調整優化北京的產業結構,就意味著北京市一些與上述戰略定位不符的產業要逐漸外移。在中央推動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河北省已經明確要求省內各縣要努力成為北京外溢產業的首選落腳地。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從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獲悉,就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修改中如何推動京津冀城市群的協調發展,已經有了框架性想法,具體細節尚在研討當中。
在促進區域產業布局與城鎮體系的對接方面,北京市計劃與天津、河北共建產業功能區和區域新城,推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北京教育、醫療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周邊地區輻射,提升京津冀區域整體公共服務水平。
記者同時獲悉,調高調優三次產業也是天津市2014年的重要工作。天津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主任張建國介紹,2014年將積極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在基礎設施對接、統一市場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大氣和水資源保護等方面,開展實質性合作。
區域協同切入點
習近平的講話,還為京津冀指明了推進區域協同發展的突破口和切入點。他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應以區域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為優先領域,應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為合作重點。
交通一體化建設方面,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劉小明表示,結合城市總體規劃修改,將盡快研究發布《北京交通發展綱要》。對于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北京將與民航、鐵路、郵政等部門協調聯動,提高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加快綜合運輸體系建設。
大氣治理方面,2013年9月,環保部、國家發改委等6部門聯合印發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近日,習近平等國家領導人對北京市加快推進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做了重要批示。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從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獲悉,北京市已在上報的城市總體規劃修訂預案中,提出了推進京津冀城市群協調發展的大致構想,包括:以交通設施為先導,促進功能、產業、人口和用地向位于交通走廊上的城鎮集中;促進區域產業布局與城鎮體系的對接,共建產業功能區和區域新城,推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北京教育、醫療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周邊地區輻射,提升京津冀區域整體公共服務水平。等等。
補落差、謀共贏
在長期關注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業內專家看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期,中央期望通過京津冀地區的協調發展,來破解制約地方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和民生熱點難點問題。雖然中央已經“點題”,但在推動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上目前仍面臨著很多更深層次的矛盾。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劃系主任吳唯佳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產業轉移承接及優化升級正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之一。
首先,京津以往向周邊河北縣市轉移產業力度不夠。尤其是北京市,帶動就業的主要是高端技術產業,應該下定決心推動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周邊轉移。其次,河北存在承接京津產業轉移的能力落差。一是河北各地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缺乏全局性的科學謀劃,二是河北省自身的產業承接能力與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吳唯佳建議,推動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不完全是北京怎么開放”的問題,河北省更要主動地迎接挑戰。河北省要從作為首都“一份子”的身份出發,謀劃好產業發展定位。和北京協調也不能僅停留在“生態”、“綠水”層面,不能僅限于服務北京。“要從為北京提供后工業經濟時代的市場供應和物質需求著手,謀劃好各地的產業分工合作。”
此外,面對落差,河北省要有一個長久持續的針對人才、管理、招商管商經驗等的培育規劃。而且河北要有意識地推動自己的產業轉型升級。不應再簡單繼續采取和京津錯位發展的思想,而應該共建共榮。
河北省內眾多中小城市,圍繞京津兩個大城市,應該如何促進自身的產業升級,以縮小承接京津產業轉移的落差?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培看來,近年來河北省內不乏承接京津產業轉移的樣板,比如廊坊市固安縣。該縣引入一家上市公司,聯合開發建設固安工業園區,以“產”促“城”實現產城融合發展的模式,其經驗值得在河北省內其他縣市推廣。
時間:2014-03-13 責任編輯:zjjs_cj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