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16日對高盛公司提起民事訴訟,指控這家華爾街巨頭在次級抵押貸款相關金融產(chǎn)品交易中涉嫌欺詐,導致投資者損失大約10億美元。
金融分析師認為,高盛遭起訴或許預示美國政府對這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尤其對金融衍生品等國際金融危機“禍源”加強監(jiān)管。
遭訴欺詐
證交會向紐約曼哈頓聯(lián)邦法院提起訴訟,針對高盛及高盛原副總裁法布里斯?圖爾。
起訴書說,高盛2007年2月應美國大型對沖基金保爾森公司委托,推出一款基于次級抵押貸款的抵押債務債券,向多國銀行、基金和保險企業(yè)等投資者推銷。
保爾森公司看空美國抵押債務債券市場,向高盛支付大約1500萬美元設計和營銷費用,意在借做空抵押債務債券謀利。但高盛在向投資者推銷時沒有說明保爾森公司與這款金融產(chǎn)品有關,導致投資者在不足一年時間內損失大約10億美元。
證交會執(zhí)法部門主管羅伯特?庫扎米說,高盛允許意在做空的委托人參與決定“投資組合中納入何種抵押債務債券產(chǎn)品”,推銷時卻聲稱這一產(chǎn)品由“獨立客觀的第三方”推出,涉嫌誤導投資者。
“這種金融產(chǎn)品新鮮而復雜,但其中欺詐和利益沖突并不鮮見,顯而易見。”
高盛在一份聲明中否認涉嫌欺詐,稱證交會指控“毫無根據(jù)”。按照高盛的說法,它“沒有義務”向金融產(chǎn)品買賣雙方交代對方身份。
聲譽受損
一些投資者先前指責,高盛不看好抵押貸款相關金融產(chǎn)品市場,卻仍設計和推銷抵押債務債券,有損投資者利益。
盡管高盛自稱“無法預測自己推出的金融產(chǎn)品盈虧前景”,但證交會訴狀披露的高盛內部員工電子郵件等資料顯示,高盛2007年初已看空抵押債務債券市場。
時任高盛副總裁圖爾當年1月發(fā)給朋友的電子郵件寫道:“整個大廈隨時會倒塌……唯一可能的幸存者法布(里斯?圖爾)……正處于他創(chuàng)造的復雜和高度杠桿化的奇特交易中。”
高盛擁有超過140年歷史,自稱以“客戶利益第一”為宗旨。這家全球頂級金融機構借助高風險投資等業(yè)務,即使受金融危機沖擊仍保持頗佳贏利狀況。“股神”沃倫?巴菲特上月稱贊高盛為“非常強勁、運轉良好的企業(yè)”。
然而,欺詐訴訟可能使高盛“可信賴”的 聲譽受損。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西蒙?約翰遜16日告訴美聯(lián)社記者,“不少人今天上午前仍以為高盛運轉良好”,但訴訟“砸了高盛的牌子”。
高盛遭訴消息引發(fā)股票市場震蕩。紐約證券交易所高盛股票價格當天下跌超過12%,創(chuàng)去年1月來最大日跌幅。道瓊斯30種工業(yè)股票平均價格指數(shù)收盤時比前一個交易日下跌超過125點,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shù)跌19.54點。
只是其一?
按照證交會執(zhí)法部門主管庫扎米的說法,這一機構正在“大范圍調查金融危機相關活動”。這意味更多金融機構可能面臨訴訟,正如一家對沖基金主管道格?卡斯所說,高盛遭訴“可能是多個訴訟中的第一個”。
證交會尋求法庭對高盛和圖爾處以民事處罰,同時不排除訴諸刑事訴訟可能。彭博社報道,如果證交會勝訴,高盛可能損失數(shù)億美元。
美聯(lián)社援引哥倫比亞大學證券法教授約翰?科菲的話報道,證交會通常在與被告達成解決方案前不會將指控公諸于眾。但證交會這次“轉變風格”,對高盛采取嚴厲措施,“是告訴世界,它認為高盛有錯”。
證交會態(tài)度或許表明,美國政府對被視為金融危機“罪魁禍首”的次貸相關金融產(chǎn)品“出手”。
民主黨議員尋求國會參議院通過法案,出臺金融監(jiān)管新措施,尤其要約束基于次貸的金融衍生品。總統(tǒng)貝拉克?奧巴馬16日對這一提議表示支持,誓言把金融衍生品市場納入監(jiān)管范圍,“確保金融危機不再發(fā)生”。
國會眾議院去年通過一項類似提案。路透社援引一些分析師的話報道,新法案有望借高盛案影響獲國會通過,于今年年中前由奧巴馬簽署生效。(郜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