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廷表示: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今年底建成
劉玉廷表示: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今年底建成
中國財經報 柴慧
財政部會計司司長劉玉廷表示,通過制定20余項新準則,同時對現行的基本準則和16項具體
準則進行全面的修訂。至今年底,建立起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并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
充分協調的、涵蓋各類企業各項經濟業務、可獨立實施的會計準則體系。
日前記者就我國會計準則建設有關問題采訪了財政部會計司司長劉玉廷。
問:為什么要修訂企業會計準則中的基本準則?其中有哪些具體內涵?
答:1992年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即基本準則,在當時的情況下,對推動會計改革,促進國際
協調起了積極作用。時至今日,由于情況的變化,特別是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和一系列新會計準
則、會計制度的出臺,基本準則的相當多的內容已經失去了作用,迫切需要進行修訂。
我國的基本準則本身就是會計準則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稱之為“應用型的財務會計概念
框架”。基本準則的使用者除包括準則制定機構外,還包括報表編制者、審計師和使用者等各有關
方面。
根據我國的法律環境,會計準則屬于國家法律法規體系的組成部分,制訂發布財務會計概念框
架不符合中國國情,采用基本準則的形式是可行的。
問:我國完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目標是什么?
答:通過制定20余項新準則,同時對現行的基本準則和16項具體準則進行全面的修訂。至今年
底,建立起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并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充分協調的、涵蓋各類企業各
項經濟業務、可獨立實施的會計準則體系。
現行的基本準則和16項具體準則與企業會計制度、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制度等是并
存的,在某種意義上說,制度涵蓋的范圍廣泛、內容全面、更具約束力。完善后的會計準則體系發
布實施后,其范圍、內容及約束力等都將得到加強,會計制度主要從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的形式加
以規范,相當于準則的操作指南。
完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仍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為前提,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滿足投資者、
債權人、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管理層等有關方面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從而規范會計行為和會計工作
秩序,維護社會公眾利益。
問:完善后的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架構是什么?
答:完善后的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將由40余項會計準則構成,擬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
基本準則,第二層次為具體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在整個準則體系中起統馭作用,主要規范會計目標
、會計基本假定、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等。具體會計準則分為一般業務準
則、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準則和報告準則三類。
一般業務準則主要規范各類企業普遍適用的一般經濟業務的確認和計量,如存貨、固定資產等
準則項目。
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準則主要規范特殊行業中特定業務的確認和計量,如石油天然氣、農業等
準則項目。
報告準則主要規范普遍適用于各類企業通用的報告類準則,如現金流量表、合并財務報表等準
則項目。
問:我國會計準則建設需要處理好哪幾種關系?
答:一是借鑒國際慣例與立足國情的關系。在完善我國會計準則體系過程中,我們一方面將充
分借鑒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可以說,絕大部分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是協調或趨同的。但另一方
面,我國會計準則體系各項目相對于國際會計準則而言,有些準則項目可能合并,有些可能分解,
有些由于經濟、法律環境的差異暫時還不能正式發布,可以先發布征求意見稿,或者發布體現中國
特色的會計準則。因此,我國會計準則從項目的名稱、體例和內容上,不一定與國際會計準則項目
一一對應。
二是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凡是我國會計制度已有明確規定,并在實務中得到廣泛認可,且與國
際會計準則沒有實質性差異的,應當加以繼承并形成準則或納入相應的準則項目。
三是科學規范與便于理解和操作執行的關系。我國完善會計準則體系,具有可供借鑒的國內外
成功經驗,完全有條件在會計準則體例、準則規定、準則分類和編號等諸多方面盡可能系統化,做
到科學規范,同時在準則條款語言表述上做到中國化和通俗化,便于理解、操作和執行。
時間:2009-03-27 責任編輯:huaya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