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進藥被兩公司壟斷,醫院愿意進貴藥“以藥養醫”
據海口市審計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海口很多醫院的藥品價格均比市場零售價要高,究其原因是藥品進價虛高。
審計人員對海口市屬3家大醫院藥品進價和同期藥品市場零售價抽樣比較時發現,這些醫院的藥品進價平均為市場零售價的2倍多,有的高達8倍,而以該市某醫院去年患者門診日平均費用141元、藥品費用占44%為例,如果以進價為市場零售價的2倍計算,那么每名患者在醫院買藥就比在外面平均高出30余元,扣除加成部分,也在25元以上,占醫藥費的18%。
這家醫院為何進藥如此之貴?審計人員經過調查后發現,這主要是由于醫院進藥被兩家藥品公司所壟斷,缺乏市場競爭。而在“以藥養醫”的前提下,醫院也愿意進貴藥以獲得高額利潤。
據了解,目前海口各大醫院70%以上的藥品,均來自于海南省有關職能部門所圈定的兩大藥品公司,其他企業則難以成規模進入,即使是價優質好的海南本土藥品也難有立錐之地;而“以藥養醫”、藥品加成的方法也存在弊端,一直以來,國有醫院藥品都實行不超過25%的加成辦法,這使得價錢越貴的藥品,加成的份額就越多,醫院則越樂意采購。
患者醫藥費用越多,醫院和醫生收益也越多
據審計人員介紹,目前海口各大醫院都實行工效掛鉤的方法,而實現集體和個人“效益”最大化的捷徑便是提高藥品和器械檢查的利潤,這使得醫院醫生紛紛多開、濫開、高開藥品和多用、濫用設備來診斷病情。
在此次調查的病案中,約80%的門診病人都遭遇過大處方,35%的住院患者均被做過CT、MR檢查。如某腦血管病患者門診就醫,醫生開了上千元的藥后,又將其送進了住院部,造成了重復用藥。此外,有些醫院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超標收費、自定收費項目收費、打包收費等現象。如有的醫院做MR多收43.5元/次,CT多收36.86元/次,并將心電圖等當成必要的服務內容,擴大收費范圍,每例增加80元的收費。有的則自制收費條目,設置CT急診收費等。這些行為無形之中增加了患者的醫藥費用。
在患者醫藥費用增加的同時,醫院和醫生的收益也隨之增多。據審計人員對某醫院的審查,2003年至2005年間,該醫院CT、MR兩項檢查利潤率為72.33%,是其綜合利潤率的3倍,利潤額達1421.16萬元,是其總利潤的10.36%;就個人而言,2003年至2005年間,某醫院發放職工效益工資就達6857.94萬元,其中有34名科室人員分得了患者住院CT、MR檢查費提成共102.5萬元。
錯收費、亂計費暗增患者負擔
在審計人員抽樣檢查某醫院2004年的28個病案中,這些案例平均多計費用達到了900元,其中多收內容涉及治療、檢查、床位、材料、護理、器械使用等方面,形式表現為多計、錯計、重復收、劃價錯誤和自訂編碼亂收費等。同時,僅2005年,該醫院就多收材料費36.74萬元、接瓶費39.40萬元。
海口市審計局有關負責人稱,出現錯收費、亂收費的問題主要在于醫院內控制度不健全,管理跟不上。盡管多數醫院都在力求通過ISO質量體系認證,但并沒有真正建立起解決醫患關系的機制,服務意識仍然滯后于經營創收意識。而患者也缺乏相關知識和保護意識,對于打印出來的住院清單,也很少去一筆一筆地認真核對,這無疑給多收、亂收費行為開了方便之門。(新華網 趙葉蘋 2006-6-27)
(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