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舊會計準則大玩障眼法,保險三巨頭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的業績預報與正式年報業績反差極大。近日,有讀者向本報記者爆料,保險三巨頭有利用業績預告誤導投資者以抬高股價的嫌疑。 年報業績被會計準則'蒸發' 記者查閱上述三家公司業績公告時發現,今年1月29日中國人壽首先表示2009年業績預增50%以上。隨后,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于2月1日先后發布業績預增公告,但有所不同的是其業績預增分別為1500%和400%以上,明顯高于中國人壽。而令人蹊蹺的是,已經發布過業績預告的中國人壽又于3月9日發布業績修正公告,將業績預增50%上調至200%以上。 保險三巨頭增幅高達200%至1500%的業績預增公告讓市場一片欣喜。以中國平安為例,業績預告當日,中國平安股價最高上漲近4%。然而,在4月正式發布的年報不免又讓投資者大失所望,因為預報與實際業績反差極大。 中國人壽于4月8日正式發布的年報顯示,2009年實現凈利328.81億元,同比增長71.8%。4月中旬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公布的年報顯示實現凈利分別為145億元和73.56億元,同比增長786%和186.3%。與之前的預報相比,中國人壽凈利'蒸發'65%,中國太保'蒸發'53.5%,而中國平安'蒸發'47.6%。 '業績預報與真實年報之間的誤差,倒不如說成是人為的錯誤!'一位投資者抱怨,反差如此大的業績預報還有必要預報嗎? 新舊會計準則成障眼法 由于保險業的特殊性,保監會協同財政部要求保險公司在統計2009年業績時'統一執行、一步到位'執行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并于去年年底頒布《保險合同相關會計處理規定》。 然而,保險三巨頭在2009年業績預增公告中都一致標注有'未按照財政部有關規定進行追溯調整'等字樣。不過,記者在年報中發現,保險三巨頭的真實業績與預報業績的極大反差,是因為預增業績以新會計準則下的2009年業績與舊會計準則下的2008年業績進行比較而得。 例如,在新會計準則下中國人壽2009年獲得的凈利為328.81億元,舊會計準則下的2008年凈利為100.68億元,增長約226%。這一不合理的凈利比值恰好與中國人壽修正后的業績預增數(200%以上)相接近。 針對新舊會計準則下的業績進行的不合理比較,一保險公司相關負責人解釋說,因為公布業績時行業并沒有公布2008年業績計算的相關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壽首次公布的預報業績增幅50%則更接近2009年70%的實際凈利增長,恰好說明險企已經將2008年業績依據新會計準則進行了測算。上述險企負責人的解釋顯然與事實不符。 '保監會在2009年下半年已經對46家保險公司依據新會計準則進行模擬測試,不可能不包括這三家上市公司。'一位保險專家指出。 '為什么中國人壽將一個合理的比較改為不合理的比較呢?'上述保險專家提出質疑并進行如是猜測,很可能是看到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已'不合理'在先。 有抬高股價之嫌 有數據顯示,從去年四季度開始,保險類
股票成了機構減持的重點,各家
基金對三大保險股均為減持。其中主力資金在今年1月份對三家公司凈拋售高達26.67億元。此外,中國人壽首次公布業績預報當日,中國人壽跌幅為0.99%、中國平安跌幅為0.68%、中國太保跌幅為0.36%。顯然,中國人壽50%的業績增長對市場資金缺少吸引力。 '通過新舊會計準則下的業績比較明顯提升了業績增幅。'一位券商分析師指出,這樣很容易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這一做法有抬高股價之嫌。 2月1日中國平安與中國太保發布業績預增的'亮麗'公告,當日股價增幅分別達2.97%和2.04%,并出現連續走高的勢頭。值得一提的是,3月9日中國人壽發布業績修正公告當日,公司股價增幅更高達3.27%。'一系列股價波動數據顯示,上市公司利用業績預增有意抬高股價不無可能。'一位投資者質疑。 上述券商分析師同樣指出,盡管有機構明確表示,保險三巨頭發布的業績預增公告'不具有實質意義'、'多為形式上的披露'等,但是對新舊會計準則下的比較知情的多數投資者并不多,很可能會通過業績預增的表面來判斷資金是否'進入'。 當保險三巨頭正式年報公布之后,由于業績與預報反差極大,股價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挫,如中國人壽當日跌2.34%、中國平安跌2%、中國太保跌6.93%。 (崔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