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試圖從新會計準則的主要內容解讀、解剖首份年報、市場角度如何把握機會和個股點評這些組合內容中,讓讀者在新會計準則條件下對上市公司的財務變化和“掘金”機會的把握上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上市公司將從2007年開始執(zhí)行新會計準則,而為了避免新老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對業(yè)績的影響,有關部門又要求上市公司在披露2006年年報的同時,按照新會計準則模擬相關數(shù)據(jù)同時披露,以作為對照。這樣一來,細心的投資者便可從兩張不同的報表中去發(fā)現(xiàn)上市公司的"隱秘"財產,換言之也就是在新會計準則中去掘金。
“公允價值”合理反映公司價值
簡單來說,這個“金礦”首先是反映在引入了“公允價值”的概念。過去,我國在會計要素的計量中,強調以歷史成本為計量的基礎,這在計劃經濟時代是有合理性的,但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就顯得不適用了。而現(xiàn)在新會計準則所引入的“公允價值”概念,要求以當期的市場價值或未來現(xiàn)金流量的現(xiàn)值作為資產或負債為主要計量屬性。這種方式在海外被廣泛運用于對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等的計量方面,它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映出相關資產的合理價值。譬如說有人若干年前以30萬元購買了一套房產用于出租,目前其市場價是60萬元。顯然,若以成本法計量,在扣除折舊以后房產的價值還不到30萬元,而按公允價值法計量,價值則是60萬元。顯然,在這里后一種計量方法更能夠準確地反映出該房產的真實價值,它所揭示的會計信息也更符合市場實際。因此,公允價值概念的引入,對于那些有較多投資性房產的上市公司來說,將會導致其價值的提升。在這方面值得關注的企業(yè)有中國國貿、浦東金橋、益民百貨、金融街和中華企業(yè)等。
“市值法”暴增公司財富
另外,在怎樣計算對外證券投資的損益方面,新會計準則提出了市值法的原則,等于也是給大家提供了一個“金礦”以前,企業(yè)投資證券等,必須在成本法與市值法中按孰低原則執(zhí)行,也就是結算日如證券市價高于成本,按成本法計算;如市價低于成本,按市值法計量。這樣一來,盡管符合謹慎性原則,但并不能充分地反映證券投資的實際,也抑制了企業(yè)投資證券的積極性。新會計準則規(guī)定,凡交易性證券的投資必須在期末按交易所公布的市價計算價值,變動部分進入損益。這樣一來,那些曾經大量投資上市公司股權的企業(yè),包括投資原法人股的企業(yè),現(xiàn)在賬面上很可能一下子會增加很多資產。如果將這些資產歸在“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項下,那么其高出賬面價值的部分就可以作為盈利。顯然,由于一年多來股市持續(xù)上漲,加上很多原先的非流通股變成了流通股,相關上市公司將會獲得很大的收益。其中比較典型的有雅戈爾、東方集團、歲寶熱電等。另外大量在1992年至1993年上市的上海本地公司,也都有不少其它上市公司發(fā)行的法人股,現(xiàn)在這些股票基本上都能夠流通了,它們也就因此獲得了一筆不小的財富。
當然,新會計準則的內容遠不止這些,這里有很大的金礦,等待著投資者去覓寶、去挖掘。(新聞晨報 2007-1-13)
(wl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