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舞弊環境調查
而一個月前,因財務造假而被香港證監會勒令停牌三年半之久的在大陸經營的臺資企業洪良國際(00946.HK)正式退市,此前,洪良國際承認了其招股說明書內容不可靠并回購了小股東股份。這一起財務造假案的處理結果不僅開創了港交所此類事件的先河,也讓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亞太地區財務舞弊環境備受關注。
安永糾紛協調與審查服務部門(以下簡稱FIDS)在今年上半年對以中國大陸為主的亞太地區600多位企業高管及員工進行了調查,內容涉及他們對自己所在國家或地區的欺詐、賄賂與腐敗行為的看法,以及他們心中對應的行之有效的抵御措施。所有的被訪者均來自營業額超過5億美元的企業,涉及工業、金融、零售到能源等行業。
而此次調查結果發現,雖然大部分企業建立了相對健全的防范財務舞弊的制度,但執行上卻存在著很大的不足。
4%受訪者接受舞弊行為
近年來,制定和實施反欺詐、反賄賂和反腐敗的法律已成為了亞太地區各國政府的重中之重。自然我們發現,越是嚴格執行反欺詐、反腐敗和反賄賂法律的市場,其風險也被認為越低。
然而,“我們的調查結果凸顯了企業自身努力的滯后!卑灿繤IDS的董事總經理單藹然在接受經濟觀察報獨家采訪時表示,近半數的受訪者表示,接近半數(48%)受訪企業高管表示,他們的公司在整體上擁有良好的抵御欺詐及貪腐的機制,但在實際執行上成效不佳。
單藹然還指出,在調查中發現,盡管有些企業已經意識到可以主動借助機制和各種工具來來使風險最小化,只是少數企業積極投入實踐中。諸如推行有效的內部舉報機制、在并購中堅持展開法證盡職調查(forensicduediligence以及運用法證數據分析技術(forensicdataana-lytictechniques)等方法,在亞太地區已被證明能成功地降低上述的各類風險。
根據安永的介紹,此次重要的調查問題包括:對其所在國家的欺詐、賄賂和腐敗情況的看法;采取了哪些措施成功地降低了這些風險;在高風險、控制措施薄弱的市場中如何有效地將欺詐、賄賂和腐敗風險降至最低。
而在2013年3月至5月間,共有來自8個國家或地區的681位高管、高級經理和基層員工參加了調查。
“事實上,許多企業都有著相對完善的制度,尤其在中國大陸地區,股份制企業大多按照規定同時有監事會和獨立董事存在,公司的治理結構在近些年有了長足的進步!眴翁@然說,“但執行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技術在打擊欺詐和貪腐方面能力巨大,盡管這一觀點已得到廣泛的認可,調查卻顯示,企業顯然沒有積極地、盡其所能地發揮其技術力量,以降低欺詐風險。”在單藹然看來,雖然企業已經向部分員工傳達了公司的合規承諾,但只有40%的受訪者表示知道公司的反欺詐、反賄賂和反腐敗政策,顯然在這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讓人吃驚的是,在這些地區操縱財務報告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11%的受訪者表示,提前確認收入或降低折舊成本是企業的常見做法,甚至還有4%的受訪者表示,為贏得或保留業務而行賄是可以接受的。
改變的力量
顯然,包括中國大陸地區在內的政府監管部門正在努力改變財務舞弊的環境。安永的報告也顯示,在大中華地區,監管者正有效加大其打擊欺詐與腐敗的力度。
從今年3月底開始的擬上市企業財務大核查截至今年10月正式結束,這一項結合自查和抽查的重大監管行為對企業、中介機構都產生了巨大的震動。據中國證監會最新通報數據,始自去年底的財務核查中,共有622家企業提交自查報告,268家企業提交終止審查申請,終止審查數量占此前在審IPO企業家數的30.49%。
“這一次大核查主要針對企業的財務問題,涉及財務會計等七大問題!鄙虾D炒笮腿掏缎胁块T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最終終止審查的企業大多倒在了這七個問題上,“三分之一的企業撤回申請,也意味著三分之一的企業在財務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問題!
而事實上,安永調查所面對的企業雖然與A股擬IPO企業沒有多少重疊度,但兩類企業的經營環境卻幾乎是一樣的,“在我看來,安永報告所體現出來的問題同樣適用于這些A股擬上市企業!
安永報告顯示,35%的受訪者認為政府反腐行動已經取得實質性成效。此外,僅有9%的企業表示通過行賄以獲取訂單是其開展業務的普遍做法,這個數字在本次調查所有高增長市場中(包括大中華區、印尼、馬來西亞、韓國及越南)為第二低的。
安永亞太區FIDSA合伙人白長江(JohnAuerbach)說:“過去一年中,中國內地政府與香港政府一樣,特別強調了打擊腐敗的迫切需求,我們可以看到這對市場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這個時期具有標志性意義,因為目前中國領導層將腐敗問題視為國家發展及繁榮的主要威脅,從而大力推進在該領域的改進!
中國政府對打擊腐敗的大力投入是在正確道路上的重要跨步。然而,報告顯示34%的受訪者仍然認為其公司管理層在經濟狀況惡化的情況下可能選擇“抄近道”?梢,在某些公司內部來自高層的重視仍相對滯后。
白長江指出,“企業應當意識到,通過不道德行為而獲得的短期收益,例如贏得訂單或達到指標,會使企業面臨非常多的監管問題,為其未來的賬目管理帶來巨大的潛在風險!
在大中華地區,為解決欺詐、賄賂、腐敗等問題,企業管理者應當表明其對待欺詐腐敗的“高層態度”,并向公司內部傳達致力于誠信、公開經營的企業原則。此外,企業需要采取措施將總體原則落實為可行政策,并在執行過程中運用如欺詐檢測系統等技術手段。中國面臨的挑戰在于,許多企業由于快速擴張而缺乏時間與資源在全公司層面抵御欺詐風險。
白長江指出,“在中國,大部分的詐騙、賄賂與腐敗案例源于落后的現金管理與合同付款體系。公司需要建立透明機制,體現出付款是如何審批以及現金是如何支付給雇員與供應商的。然而,即使你的公司已經建立起了這些控制措施,鑒于中國企業的體量規模一般都較大,仍然需要做定期的法證審計(foren-sicaudit),以抵御欺詐所引發的系統性風險。”
經過良好培訓的本土團隊能夠更好的處理問題,并往往能夠提出公司總部預想不到的解決方案。中國擁有與英聯邦國家截然不同的法律體系與商業文化,這意味著類同的法律法規也往往出現不同的解讀,因此這進一步凸顯了建立強大本土團隊的必要性。
隨著中國的經濟增長放緩至約7.5%,詐騙行為的發生率可能將提升,因為可能會有更多企業希望通過詐騙等手段彌補未來的利潤減少。19%的中國受訪者認為,中國目前困難的經濟環境與激烈的競爭,已經導致詐騙、賄賂與腐敗行為的加劇。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所有高增長國家的一個共同趨勢。
安永亞太區FIDS亞太區主管合伙人霍德杰(ChrisFordham)稱,“在如今經濟日漸低迷的大環境中,企業需要讓高管不斷公開強調企業道德文化的重要性,加上設立可信的內部舉報機制,才能防范欺詐事件的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