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告別IPO項目GDP崇拜
與此不同的是,投行界過去對IPO項目數量的熱衷如同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崇拜。
主動撤回281個項目
今年以來,投行監管風暴席卷整個投行界,昔日投行領先者被旗下項目所累,多家投行均不同程度地被警告或處罰。平安證券因萬福生科被罰暫停保薦機構資格3個月;民生證券、南京證券、國信證券因相關保薦項目被立案稽查,被暫停接收其推薦項目及材料;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太平洋證券等券商在IPO財務核查中被吃罰單。
據招商證券一位投行人士透露,去年開始的IPO核查讓很多大型投行猝不及防。今年尤其是萬福生科、新大地等項目問題,更讓平安、國信、招商等一批“高產”投行對項目質量考核不得不提高重視。
截至11月14日,滬深兩市IPO排隊企業總數增至761家,其中深交所申報企業312家,上交所申報企業183家,創業板企業266家。截至11月20日,滬深兩市終止審查的公司已經達到281家。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今年以來證監會終止審查的首發申請均是企業主動要求撤銷申請。也即意味著撤銷項目數量占比已達27%。
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11月20日,排隊項目中終止審查排名前五的分別是國信證券、民生證券、中信建投、海通證券和廣發證券,相關項目數量均在19家以上。此外,終止審查家數超過10家以上的包括招商、華泰聯合、華林、中信、光大和齊魯證券。
民生證券一位投行人士稱,相對抽查中被查出問題,投行更傾向主動撤單,“抽查標準比自查高很多,一旦出了問題可能會被重責,甚至會動用司法程序!
深圳某大型券商投行負責人表示,財務核查之后,投行和部分擬上市企業多次溝通,以便能夠將材料撤回再準備,“最初一些企業不理解,后來隨著萬福生科、山西天能和新大地等項目問題陸續出現后,企業比較配合。”
核查部門權限放大
多位受訪的投行人士表示,去年IPO核查剛開始時部分員工有些應付情緒,今年投行內部的重視程度高多了,“畢竟關系到個人的前程利益,不得不嚴肅對待!
記者獲悉,平安、民生、國信、招商、廣發、宏源等券商近期內部紛紛明確,嚴控投行項目質量是投行轉變思路的重要命題。部分券商大幅降低項目數量的考核權重,加大項目質量的考核權重,并對中途出現問題的項目組實施嚴厲處罰。
深圳一位投行保薦人表示,該公司雖然今年薪酬并未大幅調整,但明年薪酬發放或將實施新標準—除了扣除一定比例的風險準備金外,項目人員收入將分年支付,“可能項目上市當年發放獎金比例只有30%~50%,余下分為3~5年逐年遞增!
除此之外,過去被投行人忽視的立項審核和中期內核部門如今被真正重視。據了解,過去雖然不少投行按照監管要求設立了稽核部或者內核崗,但內核的權力并不大。
上海一位投行保薦人稱,大部分投行內核部門人員設置較少,相關收入相對較低,“內核人員要求實際上非常高,需要通曉投行多品種、各鏈條業務專業知識和技能,具備較長的從業年限和豐富的從業經驗,應該是個全能選手。”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此前在大多數以中小項目為主的投行中,內核人員的積極性并不高。一些人員出于公司業績壓力對瑕疵項目給予放行;部分內核人員即便對項目提出異議也不能阻止項目通過;更有甚者,因公司項目安排或者收入因素,一些內核人員甚至同時也擔任項目保薦簽字人。
部分投行擬針對投行項目設立公司最高層級的投行業務管理委員會,引入公司風險控制人員,對投行項目實施一定比例的否決制,以最大程度減少問題項目的產生。
中信證券一位董事總經理表示,將問題項目扼殺在最前端,實際上就是在幫助券商賺錢!爸袊缎姓龜[脫過去拼誰膽大的年代,"專業就是財富"將更加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