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醫院設立總會計師
中國會計報在對多個地區多家公立醫院調查后發現,部分醫院已經設立總會計師,尤其是省級大型醫院、高校下屬三級醫院普遍設立了總會計師,而且,這些已上任的總會計師們對提升醫院的財務管理水平、加強財務隊伍建設、向領導決策提供可參考的財務數據以及提升財務部門在醫院中的地位,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正因為此舉的積極作用日益顯現,在公立醫院改革之時,業內對醫院設立總會計師有了更高的期待,也有了對醫院總會計師帶“病”上崗的擔憂。
醫院設總會,不打擦邊球
2010年,財政部、衛生部聯合發文要求醫院設立總會計師。此后,不少醫院陸續設立總會計師,或通過提拔本單位的原財務處處長擔任,或通過公開招聘的方式在省內選拔。
不過,雖然不少醫院已經設立總會計師,仍有部分公立醫院沒有設立總會計師。而在已經設置總會計師崗位的公立醫院中,又出現總會計師進不了“班子”、進了“班子”但不分管財務或者由非財會專業人員擔任總會計師等各種情況。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醫院設不設總會計師,總會計師進不進“班子”,管不管財務,這些都是非常時期的非常現象,有關部門應該引起重視。
記者了解到,部分公立醫院尚未設立總會計師,即便北京的部分部屬、市屬醫院也不例外。而且,有些醫院設立了總會計師也沒有進“班子”。有的醫院希望設立總會計師,于是采取了迂回戰術,讓總會計師兼任黨委委員之后成功進入“班子”。
部分省市還出現這樣的情況,醫院申報設立總會計師,相關衛生主管部門批復同意,但是,總會計師能享受何種政治待遇卻不是衛生主管部門可以明確的。
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總會計師沒有實質上進入決策層,那么,在今后開展具體工作時,總會計師可以發揮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比如,不能參加領導班子的決策會議,又何談從源頭上進行風險防控、發揮好“剎車”作用?
1998年由財政部、衛生部聯合頒發的《醫院財務制度》要求“符合條件的醫院應建立總會計師制度”。2010年,財政部、衛生部修訂并出臺新的《醫院財務制度》,明確要求三級醫院須設總會計師,將“應”改為“須”。
一字之差,卻表明國家對于總會計師在醫院經營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給予了進一步的肯定,對于醫院設立總會計師態度非常堅定。
但是,除了醫院沒有設立總會計師,或者設立總會計師進不了“班子”等情形之外,還有極少數醫院出現總會計師進入“班子”卻不分管財務,或者讓非財會專業人員擔任總會計師的現象。
安徽省立醫院總會計師操禮慶認為后兩種情況都屬于非財會專業人員管了醫院的財務,他推測,這可能是為了應付等級醫院評審,臨時任命總會計師,因為衛生部在等級醫院評審標準中,也明確要求三級醫院要設置總會計師。
“但是,這種情況下,醫院的經濟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成本管理現狀改善不大。”操禮慶說。
為了應付評審,個別醫院甚至通過設立副總會計師或讓財務處處長做院長助理等方式進行變通。其實,這都是在打政策“擦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