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啟 質量提升信心
與此相適應,中國證監會制定的《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也于11月30日正式發布,以此來配合IPO重啟。
何時重啟IPO,一直受到投資者的廣泛關注。期間,幾次IPO將重啟的傳聞,也引起了股市的劇烈波動。現在,管理層終于正式發布消息,宣布IPO將正式重啟。
那么,此次重啟,會給股市帶來怎樣的影響呢?到底是偏負面還是偏正面呢?是給股市事業虛有其表能量還是負能量呢?筆者認為,從短期看,可能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但從長遠看,還是正能量大于負能量。
從外部情況來看,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全面深化改革的即將啟動,將帶動股市向好的方向發展。因為,改革可能產生的紅利,惠及的不只是少數與改革直接相關聯的企業,而是整個中國、整個經濟、整個民眾。如果改革只能給少數企業、少數人帶來好處,那么,只能以失敗而告終。所以,此輪改革,就不可能只產生短期和局部效應,而是長遠和全局效應。在這樣的情況下,改革給股市注入的正能量,將足以讓股市呈現積極向上、持續有序的發展狀態,且不是階段性和結構性行情。
從內部情況來看,在暫停IPO的這段時間內,管理層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以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確保信息披露真實可靠、打擊內幕交易和非法行為為立足點,且在制度、規則、體制和機制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探索與創新。如新股發行改革意見就明確提出,對發行人、大股東、中介機構等,一旦發現違法違規線索,將及時采取中止審核、立案稽查、移交司法機關等措施,強化責任追究,加大處罰力度,切實維護市場公開、公平、公正。
更重要的,在暫停審批這段時間,凡是存在財務數據有問題、信息披露不真實的企業,都被打回重新審核、重新核定,且已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因為這方面的原因放棄申報。在這樣的情況下,上市公司的質量將得到有效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提升,必將對投資者信心產生積極影響,有效提升投資者對股市的信心。一旦投資者信心提升,股市也就一定會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需要有關方面注意和把握的是,由于外部環境尚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經濟還沒有完全步入良性復蘇軌道,市場低迷和企業運行狀況不佳的矛盾依然存在,特別是企業資金緊張的問題還很嚴重,加上改革紅利還需要一定時間的準備和醞釀才能得到有效釋放。因此,IPO重啟可能帶來的股市資金緊張的矛盾,也會在短期內給股市帶來一定的負面沖擊和影響。這就要求,管理層在重啟IPO時,不僅要把握好力度和節奏,還要掌握好資金需求的方式。亦即重啟初期,不僅數量不要太多,融資規模也不要太大。先上50家,應當是合適的。但是,所上的50家企業的融資規模有多大,也值得考慮。如果所上的50家企業,所需的資金量不是很大,對股市短期的影響可能會大大降低。反之,則可能會很大。
不僅是重啟初期,即便步入正常后,也要注意把握好融資的規模,且必須與再融資緊密結合。尤其是央企的整體上市,必須做到有計劃、有步驟進行,切不可批量上市,讓投資者產生恐懼心理。
在此基礎上,上市企業的結構也要高度重視,特別是實體企業,應當作為IPO重啟的重點關照對象,讓產品有檔次、市場有前景的企業優先上市,以緩解實體經濟的資金矛盾。而對銀行、房地產等企業,要盡可能地加以控制,在以后的上市過程中逐步安排,而不要趕在剛剛重啟的時候。
總之,IPO重啟,可能會對股市產生短期的負面沖擊和影響,但由于有改革做支撐,有質量做保證,經濟運行狀況好轉做基礎,長遠的正面效應還是可期的,是正能量大于負能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