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SEC對四大中國所初裁
目前該行政裁決還不具有法律效力,所涉會計師事務所可在21天內就該裁決向SEC提交檢視申請,如果SEC委員會最終仍裁定判決有效,會計師事務所還可以向位于華盛頓的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提起上訴。
肯德基的母公司百勝集團發言人布魯姆(Jonathan Blum)周三對彭博社表示,集團正監控事態并將視進展而動。該公司的半數營收來自中國。SEC前首席會計師特納(Lynn Turner)則稱:“(行政裁決)在真正執行前,很容易在法庭一擱就是五年。”
一家了解情況會計事務所的主管合伙人說,SEC這次判決其實是2012年底行政訴訟的一個結果,不能僅憑此就判斷美國對跨境審計監管有了新態度。
2013年5月7日,中國證監會、財政部與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察委員會(PCAOB)簽署了執法合作備忘錄,中美會計審計的跨境執法合作正式展開。接近中國證監會的一位人士稱,本次SEC提出訴訟其實是在中美雙方取得談判進展之前,談判取得的進展是與PCAOB進行的,而SEC行政法庭相對獨立,所以單獨做出了該裁定。
上述人士還表示,“我認為最終判決很可能不會對‘四大’做出判決。仔細看判決書,還是肯定了中美雙方的對話成果。首先支持四大上訴,同時表示這個是臨時判決,有可能最終是無罪。”
多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人士對最終判決結果也持樂觀態度,并表示對現有業務不會有太大影響。普華永道北京的主管合伙人吳衛軍指出:“SEC裁決如果開始實施,傷害的是美國資本市場、投資者和上市企業。除了中概股企業受影響,很多美國大型企業也會被波及,不少美國企業在中國有龐大業務,這部分也是由四大來提供服務,暫停四大在美國的執業資質,這些企業的財務報表就出不來。”
四大會計師行:畢馬威、德勤、普華永道及安永已在本周三的一份聯合聲明表示,中國成員所已決定提出上訴以促使SEC立即對此展開審議。
周五,中國證監會發言人鄧舸在常規發布會上稱,對四大分支在美停業裁決表示遺憾,希望SEC從大局出發。他指出,美方無視中方提供審計底稿和進行執法合作所作努力以及取得的進展,在渠道暢通的情況下堅持處罰,對此深表遺憾,希望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能夠從大局出發正確判斷,促進事態得到妥善解決,中國證監會將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