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審和新報企業IPO審核有序進行
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一直都是業界關注的焦點,下一步該如何走?張曉軍給出了明確的答復,證監會將研究優化現有審核流程,進一步完善首次公開發行審核流程公開制度,提高發行審核環節透明度。強化對發行承銷行為的檢查和抽查,加強發行監管與稽查、司法追責機制的銜接,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對于在新股發行過程中出現暫緩發行的5家公司目前的情況,張曉軍介紹說,晶方科技已于1月23日恢復發行,奧賽康、慈銘股份、太平洋石英等3家公司目前仍處在暫緩發行狀態。此外,因出現媒體質疑事項,宏良股份1月18日暫緩發行。“關于上述暫緩IPO企業發行后續具體進展情況,請大家關注每家企業公開披露的具體信息。”
日前,在新股發行審核過程中,部分企業審核被否被質疑是由于所屬行業產能過剩。那么,證監會在IPO審核時是否考慮了這個因素呢?
張曉軍表示,一直以來,中國證監會積極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發行條件的企業發行上市和再融資,鼓勵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在轉方式、調結構、促增長中的作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規定,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應當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投資管理、環境保護、土地管理以及其他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招股說明書信息披露準則要求發行人披露行業主要法律法規及政策、發行人主要產品生產技術所處的階段等,并要求披露發行人產品或技術面臨被淘汰的風險。中介機構執業規則中要求中介機構核查發行人的生產經營的合法性以及持續經營是否存在法律障礙,并詳細說明發行人存在的主要風險。
張曉軍說,除嚴格執行上述規定外,證監會在首次公開發行審核中,密切關注產業政策發展動向,配合國家有關部門落實宏觀調控政策,要求發行人真實、準確、完整、及時披露相關信息。在傳統產業集中的主板企業審核過程中,證監會一直就發行人產業政策的合法性、技改項目的可行性及募投項目批文的合規性征求發改委意見,對于募集資金投向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不予核準其發行申請。
“證監會將繼續堅持上述原則,并協調有關部門優化落實國家產業政策的相關機制,推動產能過剩行業的轉型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他最后表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