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共享,該如何選擇信息系統?
財務共享服務是指將財務數據業務化與財務核算集中化相融合形成財務一體化。它通過優化財務人員、財務流程、財務組織、財務系統4個形式表現出來。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福特公司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隨著信息技術時代的來臨,甲骨文、思愛普(SAP)等軟件企業的ERP系統不斷深入應用,推動了歐洲半數以上的跨國企業建立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隨后,西門子、拜耳、海皇輪船集等跨國企業開始在全球建立共享服務中心。這些跨國公司也在中國的北京、上海等地成立了區域性或者全球性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
在我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國家政策的扶持以及相關人才的不斷引進,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重視財務共享服務。筆者認為,財務共享巨大的發展潛力,將會給中國企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標準化的管理與業務流
財務共享服務是基于企業規模化經營發展到一定規模而產生的。在大型企業里,傳統的分散式財務模式可能因為各個服務部門的地域、傳統、制度的不同導致最后結果呈現形式的不一致。管理人員可能會對結果的正確性產生懷疑,并且為了信息理解的需要與財務人員不斷交流,導致浪費時間,毫無質量可言。
財務共享服務整合了企業分散的業務支持部門,運用標準的操作規范和技術標準,統一基礎數據形式,建立起完整一致的數據體系,削減部門和服務人員,讓專業人員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討、交流,迸發出智慧的火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一方面,財務共享服務優化升級了企業的財務結構。按照標準化的流程為企業服務,及時反饋準確的數據提升企業工作效率,降低企業的成本,讓管理者可以隨時洞悉企業經營管理狀況。
另一方面,財務共享服務協調母公司與子公司的經營業務。
這有利于企業了解自身的發展狀況,以便及時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競爭,讓企業穩步前進。
規模化的企業設立財務共享中心之前,可以先加強企業內部溝通,強化利用財務共享服務的意識,再將企業人力資源、生產制造、財務、法律、物流信息等部門納入財務共享服務范圍,將非核心且繁冗的業務進行集中處理。
目前,企業常用的基本業務流程主要包括應付賬款、應收賬款、費用報銷、總賬等。數據在各個流程中有效運轉,以記賬分錄形成數據,并將數據傳輸到總賬業務流程中,最后輸出報表。
共享服務的信息系統選擇
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前提是企業必須擁有統一的IT信息系統。目前企業普遍采用的是電子化財務共享服務平臺(E-SCC)。
這主要分為三類平臺,即核心業務平臺、輔助業務平臺、核心管理業務平臺,這三者之間緊密聯系、不可分割。
在企業實際運營中,財務共享服務所采用的應用技術主要是工作流技術、ERP、文件掃描存儲技術、網絡通信系統、數據分析和報告工具等,集中處理,協同合作。這為企業提供了連續、廣泛、反應迅速的服務。
一是核心業務平臺。企業的核心業務平臺是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它是強大的數據庫系統。ERP系統是根據客戶的需求了解他們的期望值,因需出發,努力完成客戶的價值尺度。它可以安全有效地存儲財務數據。ERP系統使財務工作可以獨立分工。
例如:它通過與輔助業務平臺的業務申請系統、費用報銷系統、影像管控系統、銀企直聯系統進行數據對接,將員工采購、賬務結款、職工薪酬、差旅報銷等數據由輔助平臺輸出再傳入ERP系統。
在ERP系統中的子模塊數據經過匯總整理后,再通過總賬系統反映出來的形式為財務報表輸出。ERP在整個系統中進行核心運轉。
二是輔助業務平臺。輔助業務平臺,顧名思義就是為核心業務平臺的運轉提供輔助作用。它與ERP系統良好的合作,提升了系統運營效率,給企業帶來額外的價值。輔助業務平臺具體功能如下:業務申請系統,幫助企業控制成本費用的管理,屬于事前控制。費用報銷系統,是指企業員工將需報銷的發票通過網絡在線傳給財務人員和領導人員進行審批,提高信息傳遞的及時性、有效性、安全性。影像管控系統,是將票據通過掃描機掃描形成電子圖像之后,通過電子流傳遞,減少紙質數據的傳遞,保證原件的安全存放,降低企業的成本。銀企直聯系統,是指企業與銀行按照事先簽訂的協議,開啟網絡銀行賬戶,且將兩者數據對接,安全完成財務支付,便利安全。根據企業業務發展需要的提升,及時更新軟件、升級技術,保障數據和信息的安全、網絡對接的有效以及數據流轉的高效。
三是輔助管理平臺。輔助管理平臺是企業決策人進行業務匯總和財務核算一體化控制管理的系統平臺。財務共享服務是一種先進的管理方式,有其獨特的管理應用價值,但同時也有信息安全的威脅。
ERP系統是核心,輔助業務平臺是在此基礎上衍生而成的,而輔助管理平臺則是必不可少的。輔助管理平臺是按照企業事先制定的標準化流程與制度,進行控制管理。其管理系統分為兩部分:綜合管理系統和績效管理系統。綜合管理系統主要從企業間人力、時間、資本、信息安全等方面進行全面綜合管理。而績效管理系統主要按照事前設定的標準化流程即績效考核要求,對企業日常績效實施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完成績效考核評價,并將信息及時反饋給管理者,讓其為企業決策提供支撐,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