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吃緊 多地稅務清繳歷史欠稅
各地清繳歷史欠稅
受經濟增長趨緩、結構性減稅等疊加因素影響,今年前5個月,全國公共財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6.6%,增幅同比回落6.1個百分點。國稅總局近日在其官方網站上也表示:“從當前經濟稅收分析來看,下半年無論是國稅部門還是地稅部門,無論是經濟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的收入情況都面臨嚴峻形勢。”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為了完成稅收任務,今年4月以來,青海、深圳、海口、鄂爾多斯、長沙等省市的稅務部門紛紛發布通知清繳企業歷史欠稅。
“今年壓力特別大,縣里每個分局都規定了具體的指標任務,完不成大家都得遭殃。”東部地區某縣城地稅局員工劉剛(化名)表示,近期他和同事們在一家家向企業和商戶清繳欠稅。
中小企業直呼吃不消
田先生在該縣開了一家60平方米的五金店,往年也就是每年年初繳納1000元左右的稅款,有時找找“熟人”還可以減免一些,但今年稅務局要求他繳納2000元的稅款。“今年生意本來就不好做,還要交這么多稅。”田先生直呼吃不消。
“往年經濟情況好,一般只要能完成指標我們不會太為難企業,但今年不一樣,收稅壓力特別大,今年該收的和往年拖欠的稅款爭取都收上來。”劉剛表示。
“稅務部門依法征稅,企業依法納稅這是沒有異議的,但問題是當前我國許多地區根本不是依照企業收入來征稅,而是按照計劃性指標征稅。”人民大學財政系副主任張文春表示,對于一些小企業來說,可能經營多年從沒被稅務檢查過,一旦被查,暴露出的問題非常嚴重,累計多年的巨額欠款可能將企業拖垮。
都是缺錢惹的禍
據了解,我國稅收增長的剛性指標多由財政系統指定,而這個剛性指標一般不會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而變化,而是硬性指標。
“我國稅收彈性非常大,在經濟形勢好時,稅務部門存在"放水養魚"的心態,只要完成目標就不再多收。對稅務部門來說,今年要求收1000萬元的稅款,只要完成這1000萬元就行,如果收了1500萬元,說不定明年的指標就變成了2000萬元,這樣壓力就更大了。”張文春表示,稅務部門的這種不作為態度助長了企業的偷稅漏稅行為。
“在經濟形勢不好時,稅務部門開始對納稅人翻舊賬,甚至在清繳欠稅無法達標時,征收"過頭稅",這對不少企業來講是一次大的沖擊。”他表示,要想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改變稅務系統現有的按“任務”征稅、根據“任務”完成情況績效考核的機制。“必須完善依法征稅,構建政府會計制度,避免政府稅收征繳指標化,改變地方政府在稅收收入上"好大喜功"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