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進一步完善平均法考核存款準備金
央行改革存款準備金考核 防跨境資金頻繁波動。
為進一步完善平均法考核存款準備金,增強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的靈活性,平滑貨幣市場波動,中國人民銀行近期決定,自2016年7月15日起,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的考核基數由考核期末一般存款時點數調整為考核期內一般存款日終余額的算術平均值。同時,按季交納存款準備金的境外人民幣業務參加行存放境內代理行人民幣存款,其交存基數也調整為上季度境外參加行人民幣存放日終余額的算術平均值。
此前,為進一步完善存款準備金制度,優化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的靈活性,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9月15日起改革存款準備金考核制度,由時點法改為平均法考核。即維持期內,金融機構按法人存入的存款準備金日終余額算術平均值與準備金考核基數之比,不得低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同時,為促進金融機構穩江營,存款準備金考核設每日下限。
相關專家認為,此次調整較去年將存款準備金時點法改為平均法考核的做法更進一步,即對“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的考核基數”也進行了調整,實現了準備金考核基數的平均法考核。此舉有助于防范過去銀行每到季末“沖時點”的行為,有助于維持資金面平穩,使得貨幣市場匯率更加平穩。有利于進一步為金融機構管理流動性提供緩沖機制,也有利于平滑貨幣市場波動。實施平均法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金融機構管理流動性的靈活性和便利性,而不是增強透支能力。改革后的考核制度有助于金融機構平衡好資金運用效率和流動性安全的關系,督促其不斷提高流動性管理的主動性和科學性。
“最近,中央不斷強調貨幣政策要穩健,確保金融市場平穩運行。因此,此辦法能夠防止金融機構沖時點,給實體經濟穩定的流動性預期,讓企業得到持續和不斷的信貸支持。這在經濟轉型期尤為重要,此項考核也更為合理。”昆侖銀行戰略投資與發展部總經理助理李建軍表示,此舉對于境外人民幣的管理更具針對性,將有助于防范跨境資金頻繁波動,確保金融市場穩定。同時,在美聯儲加息預期下,對跨境人民幣流動加強管理,穩定匯率預期也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