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奧巴馬總統連任中國更有利
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即將開始投票,到底誰會笑到最后,有待最終的選舉結果揭曉。從選前的形勢而言,猜測奧巴馬與羅姆尼到底誰會勝出,似乎更像是一場賭大小的游戲。不僅是美國人難以作出決定,對于中國人而言,此次大選更是一次沒有顯著偏好的選舉。四年前對奧馬巴的熱切支持,并沒有換來預期的美好結果;而羅姆尼的攻擊中國言論,更讓人無法接受。事實上,無論羅奧誰當選,美國對中國政策不會好到哪里去,也不會壞到哪里去。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有了過去四年的磨合,對中國而言,奧巴馬當選更有利于兩國的現實需要。
對華政策兩黨難大變
一如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朱鋒所言,從一九九一年冷戰結束至今美國已進行的六次總統大選中,沒有那一次像今年那樣,讓大多數的中國人對于迄今兩位美國總統候選人的中國政策難以做出好與壞的判斷。即使要做判斷和選擇,更可能的是壞、或者更壞。的確,從布什、克林頓,到小布什,中國人總能容易地找到明顯的支持偏好,但這一次,卻是罕有地選不下手。
事實上,如果從情感上來說,中國人更傾向于黑人總統奧巴馬,更反感羅姆尼的進攻式中國政策。但過去四年所發生的種種例子卻在證明,奧巴馬并沒有想像中的友好。就在他上任后的不久,啟動了重返亞太的戰略,而這一戰略卻表現在圍堵、遏制中國影響力方面。從近期的釣魚島爭端,到越南、菲律賓等國的南海紛爭,乃至再早期的貿易與匯率之戰,中國人都可以看到美國的咄咄逼人之勢。
而羅姆尼也不是什么友好人士,選前一開始就妖魔化中國,甚至不惜宣稱當選就會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減少與中國的貿易依賴。不論羅姆尼過去如何積極地與中國進行商業往來,僅從他選舉中的冒犯言論,就無法令中國人對其予以支持;盡管在最后一次總統辯論中,他曾公開表示中國不是美國的威脅。
如果撇除情感上的因素,客觀上來說,此次無論羅奧誰當選,美國對中國的政策都不會發生大的轉變。鑒于美國的經濟結構調整,與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幾乎在同時進行,兩國在經貿與金融領域的摩擦與沖突在所難免。若奧巴馬連任,則意味著多數選民相信奧巴馬有能力再干一屆來實現美國經濟的好轉,則過去四年的逼使中國接受游戲規則的政策必然會繼續;反之,若羅姆尼當選,則意味對中國的壞政策會進一步加深,貿易戰似乎不可避免發生。
這不僅僅是個別總統候選人的觀點,也不只是民主、共和兩黨的政策大綱,而是反映了美國當前的現狀以及美國人民對未來的看法。以美國皮尤調查公司早前公布的調查數據,七成以上的美國人最擔心的對話政策話題是中國掌握的美國債務、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和美國的對華投資。雖然多數美國人主張加強美中關系,但六成三的美國人主張對華政策應該更加強硬。這足以說明,中國之于美國,其意義已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羅姆尼更具進攻性
如果說十幾二十年前的中國,對于美國來說還只是一個地緣政治意義的存在;那么,現在的中國已經是美國能否重返超級國家的關鍵。不論美國能否克服當前困難、重新站立,都需要中國、也都需要圍堵中國,兩國已經形成了一種有別于傳統的利益共同體,其總統候選人的競選政策,不可能超出美國的現實國家需要。這種轉變也正好解釋了,為什么此屆大選對中國人來說是如此的矛盾。
但盡管如此,有了過去四年的磨合,尤其是國家主席胡錦濤、副主席習近平去年分別赴美訪問建立了初步的互信,不論是中國人民還是中國政府,奧巴馬連任將更加有利。
事實上,不論是2008年還是此次的選舉,奧巴馬在競選過程中一再強調中美兩國有共同利益,主張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而在對臺問題上,民主黨一貫主張一個中國原則,主張維護臺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奧巴馬也提出將反對美國就業機會大量輸出到中國,反對中國在匯率方面的政策,也許在他當選后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會增多。但是由于雙方之前的合作關系已經非常深厚,上述的問題只是小小的擔憂。在目前的國際大背景下,奧巴馬致力于建立中美雙方的建設性合作伙伴關系,應當不會有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