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會計實務第十一章知識點:風險與收益
2011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初級會計實務》
第十一章 財務管理基礎
第三節 風險與收益
一、資產收益的含義及其計算
資產的收益是指資產的價值在一定時期的增值。
【思考1】購買某種股票,你未來可能獲得的收益有哪些?股利、買賣差價(資本利得)。
【思考2】資產的收益如何衡量?
【提示】
(1)以絕對數表示的收益不利于不同規模資產之間收益的比較,而以相對數表示的收益則是一個相對指標,便于不同規模下資產收益的比較和分析。通常情況下,用收益率的方式來表示資產的收益。
(2)為了便于比較和分析,對于計算期限短于或長于一年的資產,在計算收益率時一般要將不同期限的收益率轉化成年收益率。如果不作特殊說明,資產的收益指的就是資產的年收益率。
二、資產的預期收益率
預期收益率也稱為“期望收益率”、“收益率的期望值”,是指在不確定的條件下,預測的某資產未來可能實現的收益率。
【注意】預期收益率計算的三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加權平均法(掌握)
第二種方法——歷史數據分組法(了解)
第三種方法——算術平均法
【總結】預期收益率的計算重點掌握第一種和第三種方法:第一種是加權平均法;第三種是算術平均法。其中前者計算時應用的是預測的未來收益率,后者預測時應用的是歷史收益率。
三、資產收益率的類型
在實際的財務工作中,由于工作角度和出發點不同,收益率可以有以下一些類型:
1.實際收益率
實際收益率表示已經實現的或確定能夠實現的資產收益率,包括已實現的或確能實現的利(股)息率與資本利得收益率之和。
2.名義收益率
名義收益率僅指在資產合約上標明的收益率。例如借款協議上的借款利率。
3.預期收益率
4.必要收益率
必要收益率也稱“最低必要報酬率”或“最低要求的收益率”,表示投資者對某資產合理要求的最低收益率。
預期收益率≥投資人要求的必要報酬率,投資可行;
預期收益率<投資人要求的必要報酬率,投資不可行。
5.無風險收益率
無風險收益率也稱無風險利率,它是指可以確定可知的無風險資產的收益率,它的大小由純粹利率(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通貨膨脹補貼兩部分組成。
一般情況下,為了方便起見,通常用短期國庫券的利率近似的代替無風險收益率。
6.風險收益率
風險收益率是指某資產持有者因承擔該資產的風險而要求的超過無風險利率的額外收益,它等于必要收益率與無風險收益率之差。風險收益率衡量了投資者將資金從無風險資產轉移到風險資產而要求得到的“額外補償”,它的大小取決于以下兩個因素:一是風險的大小;二是投資者對風險的偏好。
必要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風險收益率
風險收益率=必要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
四、資產的風險及其衡量
(一)資產的風險含義
資產的風險是資產收益率的不確定性,其大小可用資產收益率的離散程度來衡量,離散程度是指資產收益率的各種可能結果與預期收益率的偏差。
(二)衡量風險(離散程度)指標
衡量風險的指標,主要有收益率的方差、標準差和標準離差率等。
1.收益率的方差(σ2)
收益率的方差用來表示資產收益率的各種可能值與其期望值之間的偏離程度。其計算公式為:
2.收益率的標準差(σ)(方差開平方,即為標準差)
收益率的標準差也是反映資產收益率的各種可能值與其期望值之間的偏離程度的指標,它等于方差的開方。其計算公式為:
【注意】
標準差和方差都是用絕對數來衡量資產的風險大小,在預期收益率相等的情況下,標準差或方差越大,則風險越大;標準差或方差越小,則風險越小。
標準差或方差指標衡量的是風險的絕對大小,因此不適用于比較具有不同預期收益率的資產的風險。
3.收益率的標準離差率(V)
標準離差率,是資產收益率的標準差與期望值之比。其計算公式為:
標準離差率是一個相對指標,它表示某資產每單位預期收益中所包含的風險的大小。一般情況下,標準離差率越大,資產的相對風險越大;標準離差率越小,資產的相對風險越小。標準離差率指標可以用來比較預期收益率不同的資產之間的風險大小。
【提示】當不知道或者很難估計未來收益率發生的概率以及未來收益率的可能值時,可以利用收益率的歷史數據去近似地估算預期收益率及其標準差。標準差可用下列公式進行估算:
其中:Ri表示數據樣本中各期的收益率的歷史數據; 是各歷史數據的算術平均值;n表示樣本中歷史數據的個數。(了解即可)
五、風險控制對策
風險對策 | 含 義 | 方法舉例 |
規避風險 | 當風險所造成的損失不能由該項目可能獲得的收益予以抵消時,應當放棄該資產,以規避風險。 | 拒絕與不守信用的廠商業務往來;放棄可能明顯導致虧損的投資項目。 |
減少風險 | (1)控制風險因素,減少風險的發生; (2)控制風險發生的頻率和降低風險損害程度。 | 減少風險的常用方法有:進行準確的預測;對決策進行多方案優選和替代;及時與政府部門溝通獲取政策信息;在發展新產品前,充分進行市場調研;采用多領域、多地域、多項目、多品種的經營或投資以分散風險。 |
轉移風險 | 對可能給企業帶來災難性損失的資產,企業應以一定代價,采取某種方式轉移風險。 | 向保險公司投保;采取合資、聯營、聯合開發等措施實現風險共擔;通過技術轉讓、租賃經營和業務外包等實現風險轉移。 |
接受風險 | 包括風險自擔和風險自保兩種。風險自擔,是指風險損失發生時,直接將損失攤入成本或費用,或沖減利潤;風險自保,是指企業預留一筆風險金或隨著生產經營的進行,有計劃地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等。 |
六、風險偏好
根據人們的效用函數不同,可以按照其對風險的偏好分為風險回避者、風險追求者和風險中立者。
類型 | 決策原則 |
風險回避者 | 當預期收益率相同時,選擇低風險的資產;當風險相同時,選擇高預期收益率的資產。 |
風險追求者 | 當預期收益率相同時,選擇風險大的。 |
風險中立者 | 選擇資產的惟一標準是預期收益率的大小,而不管風險狀況如何。 |
相關文章
蘇州市申報醫藥工程藥劑人員初級職稱考試成績查詢 (2010-09-29 10:28:22) |
《初級會計實務》組成計稅價格公式推導 (2010-08-02 17:03:24) |
《初級會計實務》權益性投資收益問題解答 (2010-08-02 16:59:34) |
《初級會計實務》復習指導:進項稅額抵扣 (2010-08-02 16:53:49) |
初級職稱會計實務輔導所有權益者4 (2010-06-19 00:00:00) |
初級職稱會計實務輔導所有權益者3 (2010-06-19 00:00:00) |
初級職稱會計實務輔導所有權益者5 (2010-06-19 00:00:00) |
初級職稱考試經濟法所得稅法律制度13 (2010-06-19 00:00:00) |
初級職稱考試經濟法所得稅法律制度15 (2010-06-19 00:00:00) |
初級職稱考試經濟法所得稅法律制度14 (2010-06-19 0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