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的基本假設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一、企業會計的基本假設
會計基本假設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時間、空間環境等所作的合理假設。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1.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在會計主體假設下,企業應當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反映企業本身所從事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明確界定會計主體是開展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工作的重要前提。具體表現如下:
首先,明確會計主體,才能劃定會計所要處理的各項交易或事項的范圍。會計核算中涉及的資產、負債的確認,收入的實現,費用的發生等,都是針對特定會計主體而言的。
其次,明確會計主體,才能將會計主體的交易或事項與會計主體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項以及其他會計主體的交易或事項區分開來。
2.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會按照當前的規模和狀態持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在持續經營假設下,企業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就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前提。明確這一基本假設,就意味著會計主體將按照既定的用途使用資產,按照既定的合約清償債務,同時會計人員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選擇會計政策和估計方法。
如果一個企業在不能持續經營時還假定企業能夠持續經營,并仍按持續經營的基本假設選擇會計核算的原則和方法,這就不能客觀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從而誤導財務報告使用者進行經濟決策。
3.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期間劃分為若干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會計分期的目的在于通過會計期問的劃分,將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期間分成連續、相同的期間,據以結算盈虧,按期編報財務報告,從而及時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信息。在會計分期假設下,企業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報告。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歷起訖日期確定。中期是指短于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
4.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在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過程中選擇貨幣作為基礎進行計量,是由貨幣本身的屬性決定的。但貨幣計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某些影響企業財務狀況的因素(如經營戰略、市場競爭力等)往往難以用貨幣來計量,但這些信息對于使用者決策卻很重要。為此,企業可以在財務報告中補充披露有關非財務信息來彌補這些缺陷。
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對企業財務報告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要求,是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對使用者決策有用所應具備的基本特征,具體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2.相關性
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
關,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預測。
相關的會計信息應當有助于使用者評價企業過去的決策,證實或者修正過去的有關預測,因而其具有反饋價值;相關的會計信息還應當具有預測價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據財務報告所提供的會計信息預測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于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企業編制財務報告、提供會計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使使用者有效使用會計信息,應當能讓其理解會計信息的內涵,弄懂會計信息的內容,這就要求財務報告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可比性,具體包括如下要求:
1)為了便于使用者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化趨勢,比較企業在不同時期的財務報告信息,從而全面、客觀地評價過去、預測未來,會計信息質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業對于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項,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
2)為了未來便于使用者評價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水平及其變動情況,從而有助于使用者作出科學合理的決策,會計信息質量的可比性還要求不同企業發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5.實質重于形式
實質重于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而不應僅以交易或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如果企業僅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確認、計量和報告,那么就容易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無法如實地反映客觀經濟現實。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重要交易或事項。鹼業會計信息的省略或者錯報會影響使用者據此作出經濟決策,該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應用需要依賴職業判斷,企業應當根據所處環境和實際情況,從項目的性質和金額大小兩方面來判斷其重要性。
7.謹慎性
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以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謹慎性要求企業在面臨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作出職業判斷時,應保持應有的謹慎,充分估計到各種風險和損失,既不高估資產或收益,也不低估負債或費用。
8.及時性
及時性要求企業對于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過程中貫徹及時性:一是要求及時收集會計信息;二是要求及時處理會計信息;三是要求及時傳遞會計信息。
時間:2010-05-27 14:18:00 責任編輯:wuchengyu
課程推薦
- 外貿會計普通班
- 外貿會計特色班
- 外貿會計精品班
- 外貿會計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普通班 | 班次特色 |
200元/一門 380元/兩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精品班 | 班次特色 |
480元/一門 960元/兩門 |
購買![]() |
- 外貿會計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