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考試輔導:會計要素及其確認
資產
1.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根據資產的定義,資產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資產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資產的定義主要有以下二種觀點:
①未消逝成本觀美國會計學家佩頓和利特爾頓在1940年《公司會計準則緒論》中認為,成本可以分為兩部分,其中已消耗的成本為費用,未消耗的成本為資產,將企業資產概括為“未消逝的成本”。
②未來經濟利益觀1980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發布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第3號《財務報表的要素》認為:“資產是可能的未來經濟利益,它是特定個體從已經發生是交易或事項中所取得的或者加上控制的”。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在《編制財務報表的框架》中指出:“資產是指作為以往事項的結果而由企業控制的、可向企業流入未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在制定新準則中,我國采用了未來經濟利益觀,因為未來經濟利益觀動態地研究資產的特性,從資產在企業經營中發揮的功能的角度去考察資產的實質,這種表述完整而準確地詮釋了資產的實質――是否能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
2.資產的確認條件:將一項資源確認為資產,需要符合資產的定義,并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該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負債
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所有者權益
1.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又稱為股東權益。所有者權益是所有者對企業資產的剩余索取權。
2.所有者權益的構成所有者權益按其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留存收益等。應注意的是,新準則引入了利得和損失的概念:
利得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損失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利得和損失有兩個去向: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列示在利潤表中;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列示在資產負債表中。前者如出售固定資產,利得計入營業外收入,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后者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直接調整資本公積。
收入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收入一定應與日常活動相聯系,如銷售商品、勞務和讓渡資產使用權。
課程推薦
- 注冊會計師普通班
- 注冊會計師特色班
- 注冊會計師精品班
- 注冊會計師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普通班 | 班次特色 |
20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3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精品班 | 班次特色 |
6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實驗班 |
班次特色 |
900元/一門 | 購買![]() |
- 注冊會計師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