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審大:我們必須為審而存在
本文原名《我們必須為審而存——專訪南京審計大學黨委副書記、院長晏維龍 》
更名,圓了全體南審人一個夢。夢圓時刻,站在新的起點,學校發展又該如何定位,這事關根本,就此問題,我們采訪了晏維龍校長。以下為校長回答:
更名,可以說是學校“十二五”的完美收官,也是“三次創業”的第一個標志性成果,但我們絲毫沒有放松與懈怠。黨政班子正在借“十三五”規劃的制訂對新南審謀篇布局。學校定位是首要問題,而學校定位必須緊緊圍繞教育部提出“根據審計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要求,這里的重中之重,是“審計發展需要”。
南審與審計行業血脈相連,可以說,沒有審計署以及全國審計人的悉心呵護與全力支持,就沒有南審的今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也想用經濟學成本與收益概念問問,學校取得了很大收益,但付出了多少成本?不付出成本的收益或者付出與收益不匹配是不是很危險?會不會遲早要還?
南審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財經大學。離開了審計特色,財經類大學少我們這一所并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有了審計特色,就不一樣,人無我有,就不可替代,我們就獲得了存在的意義、價值與必要性。
我今天要提出一個觀點,叫“為審而存”。過去,我們提“因審而建,依審而興,靠審而強”,這是從我們自己的角度提出的,事業發展到今天,我們必須更加強調我們應該對審計作出的貢獻,更加主動地承擔更大的責任。“為審而存”,就是我們為了審計而存在,審計就是我們的使命,我們與審計事業同呼吸、共命運。
只有審計強才有南審強,只有審計興才有南審興,前提是我們在審計強、審計興中該做出什么樣的努力。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亮出審計特色,下苦功夫做足審計文章,為審計事業發展拼盡全力。不能為審計理論提供思想、不能為審計實踐歸納方法,我們就決不停息,決不止步。
為了這個目標,我們必須舉全校之力,集中全校資源,打一場乃至多場攻堅戰,在此過程中,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再不忍審計前方“戰火紛飛”,而我們后方“歌舞升平”的情況出現。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沒有一流的審計學科做支撐,沒有一流的人才隊伍做保障,沒有舍得的意志與勇氣,我們憑什么立?
更名,圓了全體南審人一個夢。夢圓時刻,站在新的起點,學校發展又該如何定位,這事關根本,就此問題,我們采訪了晏維龍校長。以下為校長回答:
更名,可以說是學校“十二五”的完美收官,也是“三次創業”的第一個標志性成果,但我們絲毫沒有放松與懈怠。黨政班子正在借“十三五”規劃的制訂對新南審謀篇布局。學校定位是首要問題,而學校定位必須緊緊圍繞教育部提出“根據審計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要求,這里的重中之重,是“審計發展需要”。
南審與審計行業血脈相連,可以說,沒有審計署以及全國審計人的悉心呵護與全力支持,就沒有南審的今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也想用經濟學成本與收益概念問問,學校取得了很大收益,但付出了多少成本?不付出成本的收益或者付出與收益不匹配是不是很危險?會不會遲早要還?
南審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財經大學。離開了審計特色,財經類大學少我們這一所并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有了審計特色,就不一樣,人無我有,就不可替代,我們就獲得了存在的意義、價值與必要性。
我今天要提出一個觀點,叫“為審而存”。過去,我們提“因審而建,依審而興,靠審而強”,這是從我們自己的角度提出的,事業發展到今天,我們必須更加強調我們應該對審計作出的貢獻,更加主動地承擔更大的責任。“為審而存”,就是我們為了審計而存在,審計就是我們的使命,我們與審計事業同呼吸、共命運。
只有審計強才有南審強,只有審計興才有南審興,前提是我們在審計強、審計興中該做出什么樣的努力。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亮出審計特色,下苦功夫做足審計文章,為審計事業發展拼盡全力。不能為審計理論提供思想、不能為審計實踐歸納方法,我們就決不停息,決不止步。
為了這個目標,我們必須舉全校之力,集中全校資源,打一場乃至多場攻堅戰,在此過程中,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再不忍審計前方“戰火紛飛”,而我們后方“歌舞升平”的情況出現。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沒有一流的審計學科做支撐,沒有一流的人才隊伍做保障,沒有舍得的意志與勇氣,我們憑什么立?
時間:2015-12-21 責任編輯:heiyuluolan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