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考研政治復習指導
- 發布日期:2012-07-14
- 關 鍵 字:
- 熱門下載:
- 資料簡介:
考研不易,相信任何經歷過考研的人對此都是深有體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情況,所要采取的復習方法也應該有所差異。因此,本文僅供參考,相信所有關于考研經驗的文章都只是適合某一部分人而非全部,所以,我們需要做的
- 本地下載: 考研不易,相信任何經歷過考研的人對此都是深有體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情況,所要采取的復習方法也應該有所差異。因此,本文僅供參考,相信所有關于考研經驗的文章都只是適合某一部分人而非全部,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多多借鑒再歸納整合,融入自己的習慣與風格,從而形成真正適合自己的復習方法。
注意復習的方法和技巧
復習課本不是逐字逐句地細致閱讀,但也不是簡單的翻一遍,或是單純的背誦一遍,必須要注意方法和技巧。雖說是基礎階段的第一輪復習,但實際上它包含兩遍:
(1)先把課本讀“厚”。具體做法是:結合《大綱》,把每一課的知識點都找出來,逐個消化。需要知識的識記,需要理解運用的知識點,要再通讀一下課本上的相關內容,特別是自己不理解的問題,除了求助同學之外,還要做少量相關的習題。這一遍復習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識死角。要下苦功夫細致地復習,時間不夠要抽時間,把識記、看課本和做題有效地結合起來。另外,每復習一個階段要做一套檢測題,檢查一下自己知識點上還有沒有漏洞,以便及時查漏補缺。建議大家:復習完每一章內容后做一套試題,自我檢測。
(2)再把課本讀“薄”。根據記憶規律,我們過一段時間還要重復復習一個前面我們復習過的內容,但時間有限,我們必須找出可行的方法:每進行完一個階段,就要及時地總結一下,用一個專門的本子,列出知識框架結構,并找出里面重點的知識和自己認為比較難的知識點,以備日后快速有效的復習。同時要做一個習題集,記錄下那些自己做錯的且比較重要的試題,每次考試前都要抽時間翻一下。
狠抓基礎:圍繞考綱規定的考點展開復習
政治理論考試在考查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注重考查考生運用相關學科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主要是“運用有關原理、觀點或方法,比較和分析有關社會現象或實際問題”、“結合特定歷史條件或國際、國內政治經濟生活的背景,綜合認識和評價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命題的通常做法是引用一段名言或材料,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實例,要求考生對引文中的現象進行分析,體現了一個“活”字。
無論綜合性、靈活性還是現實性,都是以基礎性為起點,都是建立在對基礎知識的扎實記憶和深刻理解的基礎之上的。因此,提醒2013年的考生應注重對有關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將考試大綱規定的知識點“吃深”、“吃透”。同時,要注意區分各個知識點的重要程度,對新增知識點和命題頻率高的知識點更要重點掌握。
閱讀教材與題海戰術相結合
很多同學喜歡搞題海戰術,買了很多習題集,天天教材不看,一門心思做題。這樣實際效果是很差的。我一直主張,在教材沒有看透的情況下,不要做系統的習題集,沒有太多益處,只能讓你頭腦中最后形成一盤散沙。做習題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習題只是鞏固和幫助理解教材的內容,不能舍本逐末。很多同學手里往往同時拿著數本內容相近的輔導書。但問題是每本輔導書少說也有四、五十萬字,幾本書的總字數就會有數百萬字之多,大家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才能復習完。但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大家很難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吃透這些書。記住幾句話 :“做習題不在于多,在于精,在于管用”:“沒有系統的學習和一定理解基礎上的做習題,做題目的數量與最終的成績反而成反比”。
在此要說的一點是,記憶的任務不能一拖再拖,以至于到了12月份才專門花時間來死記硬背知識點,而應該是在每一輪復習的時候就盡量記住應該記住的內容,由此經過多輪的重溫,對知識點的印象將會非常深刻。祝大家復習順利,心想事成! 常見誤區之一:政治科目簡單,背背就行
筆者在輔導中,經常發現很多學生認為政治學習很簡單,臨時突擊,死記硬背就可以輕松搞定,這種觀點在學生中是比較流行的,這也是導致很多學生政治不能得高分的最大誤區。產生這種觀點的主要根源是很多學生對考研政治的命題缺乏研究,有些輔導老師又缺乏對學生的正確引導。考研政治38道題目中,約有45分左右的題目難度系數很低,只要考生系統看看書,稍微背一下(實際上即使不背,很多題目也能做出來),這些題目主要考查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點。45分的題目基本上是沒有什么區分度的,你會我也會,大家拉不開差距。但是考研約有50分左右題目,它注重考查理解力,靈活運用知識能力(這里面好多題目,即使讓你開卷考試你都很難做出來),難度系數非常高。因此,考研政治要想得高分,主要靠理解,不是靠記憶。希望廣大考生一定要在暑假強化階段對老師講過的重點難點進行深入理解。
常見誤區之二:只需零散記憶,不需邏輯分析
很多學生喜歡把復習的重點放在對各個瑣碎的知識點的復習上,缺乏對知識體系的宏觀的、總體性的把握。習慣這種復習過程的學生將很難應付比較靈活的綜合性題目。現在的考研題目,在命題思路上更加注重靈活性和綜合性,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對于知識的整體把握。如果考生在復習時沒有建立起一個很好的知識體系,而是停留在對零散知識的把握上,那就很難適應今天考研命題的思路。按照正確的復習思路,考生的復習究竟應當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呢?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考生一看到試題,無論是選擇題還是分析題,在大腦里就有一個完整的邏輯體系與之相對應,就能迅速地判斷出該題目所涉及的知識點是在第幾章第幾節,并能進一步聯想到與這一知識點相關聯的其它知識點。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么考生答題時的總體思路和方向就不會有錯誤,這就有利于考生組織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點。再加之很規范的答題思路,獲得好的成績就不成問題。在教學中,我經常建議大家在復習每一門課程時,最好能先把本門課的目錄清晰的印在腦海,爭取先將章節目錄的結構記下來。并且在整個復習過程中,無論復習到哪個知識點,不僅要學習該知識點本身,還要注重思考與把握該知識點與前后其它知識點的關系,甚至于同其它章節在邏輯上的聯系,只有按這樣的思路復習才能將知識點學活。
常見誤區之三:題海戰術,以做題取代看書
很多同學喜歡搞題海戰術,買了很多習題集,天天教材不看,一門心思做題。這樣實際效果是很差的。我一直主張,在教材沒有看透的情況下,不要做系統的習題集,沒有太多益處,只能讓你頭腦中最后形成一盤散沙。做習題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習題只是鞏固和幫助理解教材的內容,不能舍本逐末。很多同學手里往往同時拿著數本內容相近的輔導書。但問題是每本輔導書少說也有四、五十萬字,幾本書的總字數就會有數百萬字之多,大家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才能復習完。但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大家很難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吃透這些書。記住蔣老師幾句話 :“做習題不在于多,在于精,在于管用”:“沒有系統的學習和一定理解基礎上的做習題,做題目的數量與最終的成績反而成反比”。
常見誤區之四:政治科目學習不需要計劃
很多學生覺得政治簡單,可以突擊,往往缺乏一個精確的計劃。在復習時,沒有具體的時間要求,在復習時就會自覺不自覺地陷入自由散漫的狀態。這種自由式的復習方法總體上看復習效率較低。我建議大家按照我前面列的表格,再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制定一個計劃,按照預訂的時間,完成預訂的任務,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復習。這樣按部就班,到最后就不會慌亂,一定能考出一個不錯的成績。
常見誤區之五:押題,單純靠老師
很多學生平時學習不用功,把最后過關,把得高分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老師的最后押題上。我的QQ上經常有學生最后給我發這樣的信息:“老師,最后就全靠你了,押題要給力呀!”說實話,我每每看到這樣的信息,真的是哭笑不得。我一直不主張押題,押就是賭,逢賭必輸。我更喜歡用“預測”這兩個字,因為預測是構建在科學基礎上的。“萬丈高樓平地起”,最后預測的重點是在前期認真學習基礎上的,不能前后割裂。還有一部分考生以為報了考研政治輔導班就可以了,輔導老師包打天下,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要知道“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誠然,很多輔導老師都是進行過多年考研政治輔導的資深教授,他們對出題內容和方向都很了解,跟著老師復習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但是如果考生自身不努力,考取高分也是不可能的。 在考研考場上,競爭異常激烈,一分一毫都不可不較!何況整整一百分的政治!如何在高手林立的戰場上運籌帷幄并確保這一科目輝煌的戰績,這是關系你能否勝出關鍵!不管你在這之前對該科目的復習是怎樣計劃的,但是到了現在,你必須要具備全局意識了。很多人在考研歷程中對政治頗感頭疼,幾乎視為攔路虎,其實,只要你安排合理、方法得當,在短時間之內完全可以將考分提升一大截。
一、多思考多分析,切忌死記硬背
許多考生都認為政治背背就可以或在考前突擊一下就行了。抱這種態度想考研的同學,請盡早打消這一錯誤念頭。政治是需要背誦,但是,是有方法可究的。政治考試是考查同學們在所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還有利用所學基礎理論來判斷試題的能力。好多考生只是背誦,但忽略了理解,感覺自己什么都背會了,但是成績出來后,全哭了。
目前題庫類的資料大多已經上市,有些朋友已經開始幾百上千的做題了。我個人認為,目前做題不宜太多,關鍵還是吃透書本,吃透歷年真題,再輔以新的題庫做練手。現在這個階段做題時不要過分在意正誤,而是在于題所反應的知識點,做對了,不見得你掌握了某個知識點,做錯了,要詳細分析錯在哪里。總之,現階段最好還是以真題為主,力求精透,不要急著做完多少道題。
考試大綱在“評價目標”中明確規定:“政治理論考試在考查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注重考查考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觀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考試的要求,也是我們復習時應特別注意的一個重要方面,尤其是哲學,要把抽象的理論化作實際工作中的方法論,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點。背的再多、做的再多,不總結不分析都是徒勞,所以考研政治死記硬背、盲目做題是不夠的,要盡量多思考,多分析。
二、掌握復習的總要求和規律
在考研政治復習上,要求考生做到全面復習、掌握重點、聯系實際、學會應用。在復習的過程中,要求考生一定要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首先,考生要分清考試點和非考試點。再者,在所有的考試知識點中,考生要分清重點和非重點,并著重抓住重點。最后,處理理解和記憶的關系,考生最好做到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在記憶的前提下練習,在在練習過程中加上理解和記憶。另外,在選擇練習題時,考生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模擬試題,做這些題的時候,考生要搞清楚做對、做錯、做好、做壞的原因,并進行分析總結,使其真正對自己考研復習起到作用。二是已考試題,通過做已考試題,即歷年真題,考生可以評估自己的水平,掌握考研重點和考察目標,而且考生還可以對試題的特點和答題特點有所了解,可以對自己的考研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掌握熟練的答題技巧
研究歷年試題,學會答題。
客觀題包括單選和多選。單選分值小,評分客觀,保證它在試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有利于確保知識考查的覆蓋面。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基本事件和基本原理。答題方法有三種:一是正選法。一看題干就知道答案,直接選答案。二是排除法。把明顯不對的排除,把與題干無關的排除,留下的就是正確答案。三是比較法。出現多個選項都正確時用此法。通過比較,區分根本性選項與一般性的選項,選根本性的選項。此外,如果實在找不出正確選項,就用蒙猜法。這是最后的辦法,總之不能空著。
至于多選,有二至四個正確答案,多選、少選、錯選都不得分。這類題較難,失分最多。做這類題目,關鍵在于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對基本概念、觀點、原理有準確的理解,并能靈活運用。答此類題要正選法和排除法綜合運用。
政治的一大重頭戲是50分的主觀題。這一部分主要考查我們應用有關觀點和原理分析問題的能力。主觀題失分主要是因為:答得不全面,不準確,沒有踩到點上。答主觀題常包括兩個步驟:審題環節和答題環節。審題是解決主觀題的關鍵。審題的目的是找準找全該道考題所涉及的考點。審題要十分謹慎細心。審題時要有一種良好的心態,找不到考點不慌張,找到考點也不能大意,要盡力找全所有知識點。答題時要條理清晰,每個要點標好序號,使人一看一目了然,有利于取得高分。切記答題時要把考點與材料信息有機結合,但展開論述的話不用太多。不能只寫考點不結合材料,也不能只分析材料不寫考點。
答題時要注意合理分配時間,客觀選擇題在保證一定的對題率的基礎上,盡量快速完成。客觀題涂卡時間要合理安排,要確保不因時間緊張而出現失誤。 眾所周知,考研政治不會考查那些邊邊角角的小知識點,而是根據重大的歷史事件命題。“逢五逢十”的重大歷史事件的紀念日,這是“史綱”復習的核心內容。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復習過程中,要重點掌握重大事件發生的原因、結果以及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關于分期線索,詳細給大家介紹一下。
1. 一條主線索
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而英勇奮斗、艱苦探索的歷史;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的艱苦斗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是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舊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
2.三條分線索
上篇部分可以說有兩大線索構成。一是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二是中國人民為反抗侵略反抗壓迫而進行的艱難的探索。在第一條線索內,我們可以將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串聯起來,由此將與此戰爭有關的條約也編串起來,捆綁記憶。第二條線索是中國人民的探索史。在此線索之下有農民階級的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有地主階級領導的洋務運動;有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從歷史發展的結果看,五大探索均沒有解決中國被壓迫的命運。由此說明:舊有的農民階級、地主階級以及民族資產階級都不能完成革命任務。在這兩條線索的指引下,上篇的重點就十分明曉了。
中篇部分的線索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這近30年的歷史實際上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在這里,要理解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基本國情相結合,毛澤東思想誕生。歷史證明:毛澤東思想中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論”指引著中國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因此,井岡山的斗爭以及延安時期的理論探索是中篇最重要的知識點。這一知識點與“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相結合,可以出大的分析題。除此之外,中篇還有一個重點:抗日戰爭。這部分的重點在于理解“抗戰中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抗戰勝利的偉大歷史意義”。
下篇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第一個重點就在于毛澤東思想中的“社會主義改造理論”。該理論重在理解社會主義改造為什么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成功,以及中國“一化三改”的成功實踐。這也是出大的材料題的地方。第二個重點是1956年之后第一代共產黨人在獨立自主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的理論建樹,即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第三個重點就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及其以后的改革開放。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探索史、實踐史。包括共產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及其理論建樹。
此外還需要提醒同學們的是,從近兩年的考題情況來看,近現代史綱要與毛中特部分的知識結合非常緊密,尤其是大題更是如此。2010年試題中的多選題第27題考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很明顯是一道毛概與近現代史綱要的結合題目。而2011年多選題36題的第二問“結合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國社會變革的歷程,說明‘主義’和‘信仰’是怎樣成為‘力量’的?”。既涉及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一典型的近現代史綱要的知識,又與之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建設的知識密切相關,需要同學們將這些知識,總結提煉出來,最終形成比較完整的答案。
所以,在平時復習的時候,一定要把“史綱”中與“毛中特”相關的知識點放在一起去復習,多尋找這兩門學科的相似點與交叉點和共同點。這些交叉點與共同點往往是命題的重點。弄懂這些對于我們考研政治的備考,意義重大。
- 溫馨提示:
◇注冊成為本站會員,可免費下載更多學習資料,點擊注冊。
◇建議使用迅雷等同類下載工具下載本站學習資料!使用WinRAR3.51以上版本解壓本站提供的資料;
◇PDF格式文件請使用Adobe Acrobat Reader打開;
◇VCE格式文件請使用Visual CertExam Suite打開;
◇PDG格式文件請使用超星閱覽器打開;WDL格式文件請用WDL文件閱讀器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