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執業醫師內科學精講筆記第九篇理化因素所致疾病(16)
中暑(heat illness)是在暑熱天氣、濕度大和無風的環境條件下,表現以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喪失過多為特征的疾病。根據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不同,通常將中暑分為熱痙攣(heat cramp)、熱衰竭(heat exhaustion)和熱(日)射病(heatstroke,sun stroke)。上述三種情況可順序發展,也可交叉重疊。熱射病是一種致命性疾病,病死率較高。
【病因】
對高溫環境適應不能充分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在大氣溫度升高(>32℃)、濕度較大(>60%)和無風的環境中,長時間工作或強體力勞動,又無充分防暑降溫措施時,缺乏對高熱環境適應者極易發生中暑。此外,在室溫較高和通風不良的環境中,年老體弱、肥胖者也易發生中暑。通常,濕熱(氣溫高和濕度大)環境較干熱(氣溫高和輻射強)環境更易發生中暑。促使中暑的原因有:①環境溫度過高:人體由外界環境獲取熱量;②人體產熱增加:如從事重體力勞動、發熱、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和應用某些藥物(如苯丙胺);③散熱障礙:如濕度較大、過度肥胖或穿透氣不良的衣服等;④汗腺功能障礙:見于系統性硬化病、廣泛皮膚燒傷后瘢痕形成或先天性汗腺缺乏癥等患者。
【發病機制】
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能控制產熱和散熱,以維持正常體溫的相對穩定。正常人腋窩溫度波動在36~37.4℃,直腸溫度在36.9~37.9℃。
(一)體溫調節
正常人體內產熱和散熱過程保持相對平衡,以維持體溫相對穩定。
1.體溫調節方式
(1)產熱:人體產熱主要來自體內氧化代謝過程,運動和寒戰也能產生熱量。氣溫在28℃左右時,靜息狀態下,人體產熱主要來自基礎代謝,產熱量為2lO~252kJ/(h?m2)。劇烈運動時產熱增加2520~3780kJ/(h?m2)或600~900kcal/(h?m2)。運動時肌肉產熱占90%。
(2)散熱:體溫升高時,通過自主神經系統調節皮膚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約為正常的20倍,大量出汗促進散熱。大量出汗又會引起水鹽丟失。人體與環境之間通過以下方式進行熱交換:①輻射(radiation):約占散熱量的60%。室溫在15~25℃時,輻射是人體主要散熱方式。②蒸發(evaporation):約占散熱量的25&。在高溫環境下,蒸發是人體主要散熱方式。蒸發1L汗液,散熱2436kJ(580kcal)。濕度大于75%時,蒸發減少。相對濕度達90%~95%時,蒸發完全停止。③對流(convection):約占散熱量的12%。散熱速度取決于皮膚與環境的溫度差和空氣流速。④傳導(conduction):約占散熱量的3%。如果人體皮膚直接與水接觸,因水較空氣熱傳導性強,散熱速度是正常的20~30倍。
2.高溫環境適應 在高溫環境中工作7~14天后,人體對熱應激的適應能力增強,具有對抗高溫的代償能力,表現心排血量和出汗量增加,汗液鈉含量較正常人少等。完全適應后,出汗散熱量為正常的2倍。無此種適應代償能力者,易發生中暑。
(二)高溫環境對人體各系統影響
中暑損傷主要是由于體溫過高(>42℃)對細胞直接損傷作用,引起酶變性、線粒體功能障礙、細胞膜穩定性喪失和有氧代謝途徑中斷,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
1.中樞神經系統 高熱能引起大腦和脊髓細胞的快速死亡,繼發腦局灶性出血、水腫、顱內壓增高和昏迷。小腦Purkinje細胞對高熱反應極為敏感,常發生構音障礙、共濟失調和辨距不良。
2.心血管系統 中暑早期,皮膚血管擴張引起血液重新分配,同時心排血量增加,心臟負荷加重。此外,持續高溫引起心肌缺血、壞死,促發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礙或心力衰竭,繼而引起心排血量下降和皮膚血流減少,進一步影響散熱,形成惡性循環。
3.呼吸系統 高熱時,呼吸頻率增快和通氣量增加,持續不緩解會引起呼吸性堿中毒。熱射病時可致肺血管內皮損傷發生ARDS。
4.水和電解質代謝 正常人出汗最大速率為1.5L/h。熱適應后的個體出汗速率是正常人的2倍。大量出汗常導致水和鈉丟失,引起脫水和電解質平衡失常。
5.腎臟 由于嚴重脫水、心血管功能障礙和橫紋肌溶解等,可發生急性腎衰竭。
6.消化系統 中暑時的直接熱損傷和胃腸道血液灌注減少可引起缺血性潰瘍,容易發生消化道大出血。熱射病患者,發病2~3天后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肝壞死和膽汁淤積。
7.血液系統 嚴重中暑患者,發病后2~3天可出現不同程度的DIC。DIC又可進一步促使重要器官(心、肝、腎)功能障礙或衰竭。
8.肌肉 勞力性熱射病患者,由于肌肉局部溫度增加、缺氧和代謝性酸中毒,常發生嚴重肌損傷,引起橫紋肌溶解和血清肌酸激酶升高。
【病理】
熱射病患者病死后尸檢發現,小腦和大腦皮質神經細胞壞死,特別是Purkinje細胞病變較為突出。心臟有局灶性心肌細胞出血、壞死和溶解,心外膜、心內膜和瓣膜組織出血;不同程度肝細胞壞死和膽汁淤積;腎上腺皮質出血。勞力性熱射病病死后病理檢查可見肌肉組織變性和壞死。
【臨床表現】
中暑可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
(一)熱痙攣
在高溫環境下進行劇烈運動大量出汗,活動停止后常發生肌肉痙攣,主要累及骨骼肌,持續約數分鐘后緩解,無明顯體溫升高。肌肉痙攣可能與嚴重體鈉缺失(大量出汗和飲用低張液體)和過度通氣有關。熱痙攣也可為熱射病的早期表現。
(二)熱衰竭
常發生于老年人、兒童和慢性疾病患者。嚴重熱應激時,由于體液和體鈉丟失過多引起循環容量不足所致。表現為多汗、疲乏、無力、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和肌痙攣,可有明顯脫水征:心動過速、直立性低血壓或暈厥。體溫輕度升高,無明顯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表現。根據病情輕重不同,檢查可見血細胞比容增高、高鈉血癥、輕度氮質血癥和肝功能異常。熱衰竭可以是熱痙攣和熱射病的中介過程,治療不及時,可發展為熱射病。
(三)熱射病
是一種致命性急癥,主要表現為高熱(直腸溫度≥41℃)和神志障礙。早期受影響的器官依次為腦、肝、腎和心臟。根據發病時患者所處的狀態和發病機制,臨床上分為兩種類型;勞力性和非勞力性(或典型性)熱射病。勞力性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內源性產熱過多;非勞力性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體溫調節功能障礙引起散熱減少。
1.勞力性熱射病(exertional heatstroke) 多在高溫、濕度大和無風天氣進行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體育運動時發病。患者多為平素健康的年輕人,在從事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數小時后發病,約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達160~180次/分鐘,脈壓增大。此種患者可發生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較高。
2.非勞力性熱射病(nonexertional heatstroke) 在高溫環境下,多見于居住擁擠和通風不良的城市老年體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癥、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癱或截癱患者。表現皮膚干熱和發紅,84%~100%病例無汗,直腸溫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達46.5℃。病初表現行為異常或癲癇發作,繼而出現譫妄、昏迷和瞳孔對稱縮小,嚴重者可出現低血壓、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肺水腫和腦水腫。約5%病例發生急性腎衰竭,可有輕、中度DIC,常在發病后24小時左右死亡。
【實驗室檢查】
中暑時,應行緊急血生化檢查和動脈血氣分析。嚴重病例常出現肝、腎、胰和橫紋肌損傷的實驗室參數改變。住院后,應檢查血清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及有關止、凝血功能等參數,以盡早發現重要器官功能障礙的證據。懷疑顱內出血或感染時,應行腦CT和腦脊液檢查。
【診斷與鑒別診斷】
在炎熱夏季熱浪期,遇有體溫過高伴有昏迷患者首先應考慮到中暑診斷。在診斷中暑前,應與腦炎、腦膜炎、腦血管意外、膿毒病、甲狀腺危象、傷寒及抗膽堿能藥物中毒相鑒別。
【治療】
雖然中暑類型和病因不同,但基本治療措施相同。
(一)降溫治療
對于重癥高熱患者,降溫速度決定預后,應在1小時內使直腸溫度降至37.8~38.9℃。
1.體外降溫 將患者轉移到通風良好的低溫環境,脫去衣服,同時進行皮膚肌肉按摩,促進散熱。對無循環虛脫的中暑患者,可用冷水擦浴或將軀體浸入27~30℃水中傳導散熱降溫。對循環虛脫者可采用蒸發散熱降溫,如用15℃冷水反復擦拭皮膚或同時應用電風扇或空氣調節器。有條件者,可將患者放置在特殊蒸發降溫房間。
2.體內降溫 體外降溫無效者,用冰鹽水進行胃或直腸灌洗,也可用無菌生理鹽水進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或將自體血液體外冷卻后回輸體內降溫。
3.藥物降溫 應用藥物降溫無效。患者出現寒戰時可應用氯丙嗪25~50mg加人生理鹽水500ml中靜脈輸注1~2小時,用藥過程中應監測血壓。
(二)并發癥治療
1.昏迷 應進行氣管內插管,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誤吸。顱內壓增高者常規靜脈輸注甘露醇1~2g/kg,30~60分鐘輸入。癲癇發作者,靜脈輸注地西泮。
2.低血壓 應靜脈輸注生理鹽水或乳酸林格液恢復血容量,提高血壓。必要時也可靜脈滴注異丙腎上腺素提高血壓。勿用血管收縮藥,以免影響皮膚散熱。
3.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代謝性酸中毒 應予對癥治療。心力衰竭合并腎衰竭伴有高鉀血時,慎用洋地黃。
4.肝衰竭合并腎衰竭 為保證腎血流灌注,可靜脈輸注甘露醇。發生急性腎衰竭時,可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療。應用H2受體拮抗藥或質子泵抑制藥預防上消化道出血。肝衰竭者可行肝移植。
(三)監測
1.降溫期間應連續監測體溫變化
2.放置Foley導尿管,監測尿量,應保持尿量>30ml/h。
3.中暑高熱患者,動脈血氣結果應予校正。體溫超過37℃時,每升高1℃,Pa02降低7.2%,PaCO2增加4.4%,pH降低0.015。
4.嚴密監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血小板計數和纖維蛋白原。
【預后】
熱射病病死率介于20%~70%,50歲以上患者可高達80%。中暑后體溫升高程度及持續時間與病死率直接相關。影響預后的因素主要與神經系統、肝、腎和肌肉損傷程度及血乳酸濃度有關。昏迷超過6~8小時或出現DIC者預后不良。體溫恢復正常后,大腦功能通常也可很快恢復,但有些患者也可遺留大腦功能障礙。輕或中度肝、腎衰竭病例可以完全恢復;嚴重肌損傷者,肌無力可持續數月。
【預防】
1.暑熱季節要加強防暑衛生宣傳教育。改善年老體弱者、慢性病患者及產褥期婦女居住環境。
2.有慢性心血管、肝、腎疾病和年老體弱者不應從事高溫作業。暑熱季節要改善勞動及工作條件。在高溫環境中停留2~3周時,應飲用含鉀、鎂和鈣鹽的防暑飲料。
3.炎熱天氣應穿寬松透氣的淺色服裝,避免穿著緊身絕緣服裝。
4.中暑恢復后數周內,應避免室外劇烈活動和暴露陽光。
課程推薦
- 中級會計職稱普通班
- 中級會計職稱特色班
- 中級會計職稱精品班
- 中級會計職稱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普通班 | 班次特色 |
240元/一門 450元/兩門 680元/三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精品班 | 班次特色 |
680元/一門 1200元/兩門 1800元/三門 |
購買![]() |
- 中級會計職稱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
- 中級會計職稱機考模擬系統實驗版
模擬題庫 | 題庫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綜合版![]() |
題庫特色 |
120元/一門 200元/兩門 240元/三門 |
購買![]() |
模擬題庫 | 題庫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實驗版 | 題庫特色 |
240元/一門 480元/兩門 720元/三門 |
購買![]() |
最新新聞
網站地圖
專業知識水平考試:
考試內容以管理會計師(中級)教材:
《風險管理》、
《績效管理》、
《決策分析》、
《責任會計》為主,此外還包括:
管理會計職業道德、
《中國總會計師(CFO)能力框架》和
《中國管理會計職業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試:
包括簡答題、考試案例指導及問答和管理會計案例撰寫。
- 管理會計師PCMA 免費試聽
- 中級管理會計師 免費試聽
- 稅務管理師 免費試聽
- 智能財務師 免費試聽
- 國際注冊會計師 免費試聽
- 國際財務管理師 免費試聽
- 初級會計職稱考試 免費試聽
- 中級會計職稱考試 免費試聽
- 注冊會計師考試 免費試聽
- 全國外貿會計考試 免費試聽
- 會計實務操作 免費試聽
- 管理會計師 免費試聽
-
初級會計職稱招生方案
·特色班
·精品班
·實驗班
初級會計職稱網上輔導 -
中級會計職稱招生方案
·普通班
·特色班
·精品班
中級會計職稱網上輔導
專業知識水平考試:
考試內容以管理會計師(中級)教材:
《風險管理》、
《績效管理》、
《決策分析》、
《責任會計》為主,此外還包括:
管理會計職業道德、
《中國總會計師(CFO)能力框架》和
《中國管理會計職業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試:
包括簡答題、考試案例指導及問答和管理會計案例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