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建立增值稅納稅評估模型的幾點思考
一、建立納稅評估模型的意義
納稅評估模型就是通過測算企業的單位產品耗能、輔助材料消耗量、計件工資等指標參數,采用投入產出法、關鍵部件控制法、單位產品耗材耗能測算法、計件工資控制法等合理方法,推算產品產量或銷售額的線性公式或表格。
通過選取生產經營有規律的行業企業,選準計算產品產量或銷售額的關鍵指標,建立納稅評估模型,對行業企業進行量化分析,可以進一步提高稅源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稅源監控人員在實施納稅評估時,只要按圖索驥,將在企業實地采集的電費、原材料耗用量等相關信息輸入相關模型,當時就能準確計算出企業產品產量或銷售額,避免了重復勞動、無效勞動,提高了工作效率。納稅評估模型的運用還激發了稅務人員加強學習的積極性。隨著企業生產工藝水平的提高,評估模型的有關參數可能會發生改變,這就要求稅源監控人員不但要會應用模型分析,還要加強對數學、經濟、企業經營管理的學習,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測算,隨時修訂模型參數,以保證納稅評估的正確性。
二、建立納稅評估模型的基本原理
1.納稅評估模型的根本目標是測算企業“本期產品產量”。
稅務人員實施稅源監控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準確摸清企業的增值稅應納稅額。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企業的應納稅額計算公式是:
一般納稅人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小規模納稅人應納稅額=銷售額×稅率(或征收率)
對一般納稅人而言,要摸清應納稅額就必須測算出企業的銷項稅額,測算銷項稅額必須計算出企業銷售額;對小規模納稅人而言,只要直接測算出企業的銷售額即可。
同時,我們還知道:企業銷售額=銷售產品數量×產品價格
銷售產品數量=期初產品庫存+本期產品產量-期末產品庫存
期初、期末產品庫存數量可以通過實地盤點得知,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開展納稅評估的關鍵工作是測算本期產品產量這個指標。因此寧津縣國稅局建立的納稅評估模型根本目標主要是測算企業本期產品產量。
2.建立納稅評估模型運用的主要方法。
通過對生產企業深入開展納稅評估,寧津縣國稅局依據企業的生產工藝、生產流程和經營特點,分析企業生產經營的規律和對各種要素的依賴程度,找出稅務機關容易掌握并且能夠據以測算企業產品產量的關鍵環節和要素,確定最合適的測算方法、監控周期、監控項目及采集對象,然后具體測算出每個要素指標與產品產量之間的對應系數。具體可以運用4種計算方法。
①關鍵物件測算法:是指根據企業生產產品耗用的關鍵性外購半成品及主要零部件數量來測算產量的一種方法。如寧津縣拖拉機組裝廠,購進的每臺柴油發動機對應一輛拖拉機,發動機的耗用數量與拖拉機的產量是一對一的直線關系。
②單位產品耗能測算法:是指根據企業生產過程中耗用的燃油、煤炭、水電等的數量和單位產品能源耗用標準,來計算產品產量的一種方法。如:寧津縣的棉花加工行業,棉花加工機械的耗電量與加工棉花的數量之間存在固定關系。比如,MDY型200噸棉花打包機每加工1噸皮棉用電130千瓦時~140千瓦時,只要采集到企業當期的棉機耗電量,很容易計算出加工棉花的數量。此外像木器加工、聚氨酯軟管業、面粉生產、榨油等行業均可適用此法。
③計件工資測算法:是指根據企業職工人數、計件工資標準、工資發放數額等指標來測算產品產量的一種方法。主要適用于采用計件工資方法發放工資的企業,如地毯加工、服裝加工、磚窯廠等行業。
④投入產出測算法:是指根據企業原材料的投入與產成品產出的配比關系來測算產品產量的一種計算方法。主要適用于主要原材料容易控制,且原材料投入與產品產量有固定關系的行業,如紡織配件行業產品多達上千種,單位產品的電費和工資很難核定,但通過分析發現,企業投入生鐵與產出鑄鐵,鑄鐵加工成紡織配件兩環節中除正常損耗外,投入產出的重量比例與生產的產成品量存在著固定關系,因此選擇投入的生鐵和鑄鐵作為計算產成品的參數,可以計算出企業實際生產量。此外,化工行業、塑料生產行業也適用此法。
三、建立納稅評估模型的幾點注意事項
1.建立納稅評估模型要選準企業的關鍵環節和因素。盡量采用直線方程經簡單運算得出結果,避免制作和運用過程中出現繁瑣化。如某地曾經制作了一個恒溫庫行業的納稅評估模型,選取電費作為推算銷售額的評估指標。稍有生活常識的人都知道,恒溫庫是用來貯藏蔬菜的,恒溫庫耗電量的多少不僅與儲存蔬菜的多少有關系,還與蔬菜的種類、貯存的季節(外部環境溫度)以及打開恒溫庫門的頻率(開一次門就產生一次熱交換)等多種因素有關系。還有一點就是,即使沒有儲存蔬菜恒溫庫運行也要耗電,因為空氣也需要冷卻,也就是說恒溫庫耗電量與銷售額之間并不存在直線方程關系。由此可見,并不是所有的行業能夠建立納稅評估模型,在能夠建立模型的企業中也并不是所有的環節和因素都適宜建立運算方程模型關系。
2.建立納稅評估模型要本著簡要、科學、精確的原則。盡可能采用直線線性方程模型,這樣可以避免制作過程中的繁瑣化傾向。
3.建立納稅評估模型要注意產品損耗率。在企業實際生產過程中,經常出現殘次品等損耗現象,因此在建立納稅評估模型時必須深入企業進行實地觀測、計算、評估,或者向經驗豐富的工人詢問產品損耗率。
納稅評估模型就是通過測算企業的單位產品耗能、輔助材料消耗量、計件工資等指標參數,采用投入產出法、關鍵部件控制法、單位產品耗材耗能測算法、計件工資控制法等合理方法,推算產品產量或銷售額的線性公式或表格。
通過選取生產經營有規律的行業企業,選準計算產品產量或銷售額的關鍵指標,建立納稅評估模型,對行業企業進行量化分析,可以進一步提高稅源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稅源監控人員在實施納稅評估時,只要按圖索驥,將在企業實地采集的電費、原材料耗用量等相關信息輸入相關模型,當時就能準確計算出企業產品產量或銷售額,避免了重復勞動、無效勞動,提高了工作效率。納稅評估模型的運用還激發了稅務人員加強學習的積極性。隨著企業生產工藝水平的提高,評估模型的有關參數可能會發生改變,這就要求稅源監控人員不但要會應用模型分析,還要加強對數學、經濟、企業經營管理的學習,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測算,隨時修訂模型參數,以保證納稅評估的正確性。
二、建立納稅評估模型的基本原理
1.納稅評估模型的根本目標是測算企業“本期產品產量”。
稅務人員實施稅源監控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準確摸清企業的增值稅應納稅額。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企業的應納稅額計算公式是:
一般納稅人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小規模納稅人應納稅額=銷售額×稅率(或征收率)
對一般納稅人而言,要摸清應納稅額就必須測算出企業的銷項稅額,測算銷項稅額必須計算出企業銷售額;對小規模納稅人而言,只要直接測算出企業的銷售額即可。
同時,我們還知道:企業銷售額=銷售產品數量×產品價格
銷售產品數量=期初產品庫存+本期產品產量-期末產品庫存
期初、期末產品庫存數量可以通過實地盤點得知,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開展納稅評估的關鍵工作是測算本期產品產量這個指標。因此寧津縣國稅局建立的納稅評估模型根本目標主要是測算企業本期產品產量。
2.建立納稅評估模型運用的主要方法。
通過對生產企業深入開展納稅評估,寧津縣國稅局依據企業的生產工藝、生產流程和經營特點,分析企業生產經營的規律和對各種要素的依賴程度,找出稅務機關容易掌握并且能夠據以測算企業產品產量的關鍵環節和要素,確定最合適的測算方法、監控周期、監控項目及采集對象,然后具體測算出每個要素指標與產品產量之間的對應系數。具體可以運用4種計算方法。
①關鍵物件測算法:是指根據企業生產產品耗用的關鍵性外購半成品及主要零部件數量來測算產量的一種方法。如寧津縣拖拉機組裝廠,購進的每臺柴油發動機對應一輛拖拉機,發動機的耗用數量與拖拉機的產量是一對一的直線關系。
②單位產品耗能測算法:是指根據企業生產過程中耗用的燃油、煤炭、水電等的數量和單位產品能源耗用標準,來計算產品產量的一種方法。如:寧津縣的棉花加工行業,棉花加工機械的耗電量與加工棉花的數量之間存在固定關系。比如,MDY型200噸棉花打包機每加工1噸皮棉用電130千瓦時~140千瓦時,只要采集到企業當期的棉機耗電量,很容易計算出加工棉花的數量。此外像木器加工、聚氨酯軟管業、面粉生產、榨油等行業均可適用此法。
③計件工資測算法:是指根據企業職工人數、計件工資標準、工資發放數額等指標來測算產品產量的一種方法。主要適用于采用計件工資方法發放工資的企業,如地毯加工、服裝加工、磚窯廠等行業。
④投入產出測算法:是指根據企業原材料的投入與產成品產出的配比關系來測算產品產量的一種計算方法。主要適用于主要原材料容易控制,且原材料投入與產品產量有固定關系的行業,如紡織配件行業產品多達上千種,單位產品的電費和工資很難核定,但通過分析發現,企業投入生鐵與產出鑄鐵,鑄鐵加工成紡織配件兩環節中除正常損耗外,投入產出的重量比例與生產的產成品量存在著固定關系,因此選擇投入的生鐵和鑄鐵作為計算產成品的參數,可以計算出企業實際生產量。此外,化工行業、塑料生產行業也適用此法。
三、建立納稅評估模型的幾點注意事項
1.建立納稅評估模型要選準企業的關鍵環節和因素。盡量采用直線方程經簡單運算得出結果,避免制作和運用過程中出現繁瑣化。如某地曾經制作了一個恒溫庫行業的納稅評估模型,選取電費作為推算銷售額的評估指標。稍有生活常識的人都知道,恒溫庫是用來貯藏蔬菜的,恒溫庫耗電量的多少不僅與儲存蔬菜的多少有關系,還與蔬菜的種類、貯存的季節(外部環境溫度)以及打開恒溫庫門的頻率(開一次門就產生一次熱交換)等多種因素有關系。還有一點就是,即使沒有儲存蔬菜恒溫庫運行也要耗電,因為空氣也需要冷卻,也就是說恒溫庫耗電量與銷售額之間并不存在直線方程關系。由此可見,并不是所有的行業能夠建立納稅評估模型,在能夠建立模型的企業中也并不是所有的環節和因素都適宜建立運算方程模型關系。
2.建立納稅評估模型要本著簡要、科學、精確的原則。盡可能采用直線線性方程模型,這樣可以避免制作過程中的繁瑣化傾向。
3.建立納稅評估模型要注意產品損耗率。在企業實際生產過程中,經常出現殘次品等損耗現象,因此在建立納稅評估模型時必須深入企業進行實地觀測、計算、評估,或者向經驗豐富的工人詢問產品損耗率。
時間:2010-06-02 責任編輯:Adamina_1026
網站地圖
專業知識水平考試:
考試內容以管理會計師(中級)教材:
《風險管理》、
《績效管理》、
《決策分析》、
《責任會計》為主,此外還包括:
管理會計職業道德、
《中國總會計師(CFO)能力框架》和
《中國管理會計職業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試:
包括簡答題、考試案例指導及問答和管理會計案例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