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規模和一般納稅人哪個“身份”好
無論是新辦企業,還是老企業擴大規模,經常會遇到選擇增值稅納稅人身份的問題。選擇不好
,對稅負有較大影響。增值稅有兩類納稅人,一類是一般納稅人,另一類是小規模納稅人。前者要
同時達到銷售額符合標準和會計核算健全這兩個條件,后者無需受此限制。作為增值稅的納稅人,
實務中,是當一般納稅人好呢還是做小規模納稅人好呢?
首先,要認識稅負平衡點。現行增值稅政策告訴我們:小規模工業企業(含修理修配)的征收
率為6%,小規模商業企業征收率為4%。而一般納稅人的實際稅收負擔率,會因各個具體企業購銷
情況之不同而相異,有的高于6%或4%,有的也許等于或低于6%或4%。在什么條件下,一般納稅
人的實際稅收負擔率會等于6%或4%呢?這需要拋開千差萬別的各個具體的一般納稅人實際情況,
純粹從理論上加以分析和論證。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通用的計稅公式是:
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公式中的銷項稅額,它等于貨物的銷售額與稅率之乘積;進項稅額,一般來講,其主要的部分
是貨物的購進額與稅率之乘積(至于支付運費扣稅問題,因其數量小,權且不作考慮)。于是,在
該商品進銷兩個環節稅率相同的情況下:應納稅額=(銷售額-購進額)×稅率。
貨物的購進額又怎么確定呢?由于是純理論分析,所以我們就假設所有購進的貨物全部都銷售
出去了,這時,購進額應當同銷售成本相一致(其他費用權且不作考慮)。公式為:商業應納稅額
=(銷售額-商品銷售成本)×稅率=商品銷售毛利×稅率。
用公式兩邊同時除以銷售額,就可得到商業一般納稅人的理論稅負率:商業稅負率=毛利率×
稅率。
例1:A商業企業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進100元貨物,同時支付進項稅17元(如不作特別說
明,稅率都取17%。下同),不含稅售價150元,全部出售,同時收取銷項稅25.5元,應納稅額為
8.50元,稅負率為5.67%。若直接用毛利率計算,
毛利率為33.33%,稅負率也為5.67%。現在,由于小規模商業企業的稅負率為4%,可求出其毛
利率=4%÷17%=23.53%。這就是說,當商業經營中的毛利率達到23.53%時,商業一般納稅
人的稅負率跟小規模商業企業征收率相等。因此,兩類商業增值稅納稅人之間的稅負平衡點就是毛
利率為23.53%。實際運用時,還需將其換算成含稅稅負平衡點,即:23.53%÷(1+4%)=2
2.63%。
而工業情況就有所不同了,商品銷售成本如果換上工業企業的產品銷售成本,即使加工出來的
產品全部都賣出去了,銷售成本也只能等于全部制造成本,而并不等于制造產品中的貨物購進額。
因為,工業產品的制造成本中,除了包含有外購原材料等貨物的購進額外,還包括有工人的工資和
車間經費(含折舊費等)這些不發生增值稅進項稅額的加工增值部分。現在,我們不妨把這些加工
增值部分占產品制造成本的百分比叫做加工增值率,并假設所有外購的原材料等外購貨物全部都制
造出了產成品,而制造出來的產成品又全部都銷售掉了。這樣,工業生產中發生的貨物購進額與制
造產品所耗用的貨物購進額就完全相等了,它可以通過加工增值率從產品銷售成本中折算出來。即
:購進額=產品銷售成本×(1-加工增值率);購進額=(銷售額-銷售毛利)×(1-加工增值
率);工業應納稅額=[銷售額-(銷售額-銷售毛利)×(1-加工增值率)]×稅率;工業稅
負率=[1-(1-銷售毛利率)×(1-加工增值率)]×稅率。
例2:B工業企業為一般納稅人,購進100元材料,同時支付進項稅17元,此材料全部投入加工
后生產成本為120元,所產產品又全部賣出,不含稅售價150元,同時收取銷項稅25.50元,則其稅
負率應與前述的A商業一般納稅人計算的一樣,即5.67%。再直接代入工業稅負率公式:銷售毛
利率=(150-120)÷150×100%=20%;加工增值率=(120-100)÷120×100%=16.67%,
稅負率=[1-(1-20%)×(1-16.67%)]×17%=5.67%。因為小規模工業企業的征收率
為6%,并將其換算成含稅稅負率,即6%÷(1+6%)=5.66%,則可利用數學中的等式變形方
法而求出兩類工業增值稅納稅人之間的稅負平衡點公式為:(1-銷售毛利率)×(1-加工增值率
)=66.71%。實務上,在具體運用公式時,各地可由專業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或使用者個人
的職業經驗對各類產品加工增值率搞一些參數標準,例如湖北省十堰市的分類產品加工增值率參數
為:機械工業25%、化學工業20%、紡織工業18%等。而有了這些標準參數,工業稅負平衡點——
銷售毛利率,就可計算出來了。
其次,要用好稅負平衡點。當你所辦的是商業企業時,你可以通過市場調查與分析,或根據本
企業以往年度的經營實際情況,或參照同類商業企業銷售狀況,測算出本企業當年商品銷售毛利率
,該率如果高于22.63%,那么做一般納稅人,其稅負率會高于4%;而做小規模納稅人,其稅負
率會低于4%。換句話說,如果你測算出的本企業商品銷售毛利率低于22.63%時,能夠爭取加入
到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行列是可以節稅的。
例3:C商業企業2001年商品銷售收入170萬元,毛利率18%,若按一般納稅人計稅,其稅負率
為:18%×17%=3.06%,這比小規模商業企業的含稅稅負率3.85%(即4%÷104%)降了0.
79%,可節約稅款支出為:170×0.79%=1.343(萬元)。C企業明白這筆節稅賬后,就應當對
照商業企業一般納稅人的兩個標準去努力,即一要把銷售額搞上去,以達到180萬元關口;二要正
確進行會計核算。創造這兩個條件后,就可以向稅務機關申請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合理合法地降低
自己的稅負。
當你所辦的是工業企業時,可先根據自身的產品類別,確定出該產品的加工增值率,求出該產
品的稅負平衡點,接著再測算這個企業實際的銷售毛利率,它如果大于稅負平衡點時,要想降低稅
負,就不要去認定為一般納稅人(當然,按規定必須認定為一般納稅人的除外)。反之,就應當爭
取加入一般納稅人行列以降低稅負。
例4:D工業企業生產銷售某化工產品,根據本企業以往年度的成本核算資料,并考慮未來生產
情況,估計該化工產品加工增值率為21%,則計算出稅負平衡點為15.57%。若該企業2001年度的
實際產品銷售毛利率為28%,則計算出的稅負率為7.33%,這比小規模工業企業5.66%的含稅稅
負率高出1.67%,假設D企業該年度產品銷售收入為90萬元,此時,企業如不認定為一般納稅人,
就可節約稅款支出為:90×1.67%=1.503(萬元)。
最后,不要顧此失彼。在上述C、D兩企業的籌劃示例中,沒有考慮企業銷貨中需要使用增值稅
專用發票問題。如果片面要求降低稅負而不愿當一般納稅人,很可能產生因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
票而影響企業銷售額的負作用。因此,在納稅人類別選擇的籌劃中,決策者應當盡可能地把降低稅
負同不影響銷售結合在一起綜合考慮,盡量做到揚長避短,切莫因小失大。
課程推薦
- 初級會計職稱特色班
- 初級會計職稱精品班
- 初級會計職稱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門 580元/兩門 |
購買![]() |
- 初級會計職稱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